【杜月笙与孟小冬的爱情】杜月笙与孟小冬

时间:2021-09-30 00:00:00 介绍信
下面是范文112www.fanwen112.com分享的杜月笙与孟小冬。供大家参考!

  杜月笙与孟小冬

  杜月笙情人孟小冬的女儿杜美娟照片曝光

  笔者在上篇博文中介绍了杜月笙为什么不去台湾以及他传奇的一生,在这篇博文中我将重点介绍他跟五太太孟小冬的情史。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

  大太太名沈月英,苏州人,没有生育。她领养一个儿子,名杜维潘,虽是养子,但此子进门后,杜月笙事事顺利,所以爱得胜过己出。后大太太因与表哥通奸被杜月笙幽禁十年。

  二太太陈帼英,上海人,原是舞女,后跳舞结识杜并嫁给杜,共生育三个儿子,即维桓,维翰,维宁。

  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筱桂荪外甥女,十六岁嫁给杜。生育两个儿子,即维屏、维亲。

  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父亲为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月笙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月笙强占,后一个星期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姚玉兰师姐,先前曾经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爱情为世人赞叹。后随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后与其结婚,据说孟小冬和杜月笙有个女儿 叫杜美娟,杜月笙对孟小冬还是很好的,杜月笙本人爱好京剧,同时对孟小冬一直怀有好感。当然,杜月笙对梅也不错。能有这么一位支持,孟小冬才能“余门立雪”,成就一代“冬皇”。当今年代,类似谁呢?见过孟小冬的一张晚年照片,虽穿着朴素,但气质丝毫未减,尤胜当年!真不愧“冬皇”这个称号!更明白当年杜月笙年界六旬,抱病在身,仍坚决在生命的末段与佳人结秦晋之好的心情!

  梅兰芳和孟小冬没有孩子。 1927年正月,梅兰芳娶了孟小冬。这个婚结的并不顺,福芝芳异常伤心,不愿孟小冬进门,也不承认她。这让梅兰芳很为难。 他们结婚九个月就分开了,“缀玉轩”血案对梅兰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他对孟小冬的感情便蒙上了阴影。 梅兰芳与孟小冬真正恩爱的日子结束了,梅兰芳先冷了下来。因为 孟小冬的出现,激发了梅兰芳的热情。他又一次恋爱了。在这场爱里,虽然遭到其妻福芝芳的强烈反对,梅兰芳也未动摇过。可是在血案发生后,梅兰芳是真的退缩了,社会上压力太大,牵连到他的事业。他在这时,依然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冷淡着孟小冬。 1930年,梅雨田夫人过世,灵堂设在梅公馆。孟小冬依礼前去给婆婆守孝,在门口,便被福芝芳叫人挡住了,来人直呼孟小姐,并不承认孟小冬是梅家人。 孟小冬下嫁杜月笙 受伤遁入空门

  与梅兰芳分手后,孟小冬专心致志投师深造。然而,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天津一家大报上忽然登出了连载小说,用化名影射孟、梅之事,说某著名坤伶向某名伶敲诈大洋数万。

  社会上一时谣言四起,而且越传越离奇。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孟小冬心灰意冷,对于舞台生活,深感厌恶。她来到北平拈花寺,拜住持量源大和尚为师,并举行了皈依三宝典礼。此后,孟小冬一心向佛,以求身心清净。

  孟小冬茹斋念佛,对戏剧界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要求孟小冬复出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有人向她陈述利害:你自暴自弃,脱离舞台,正好中了别人诡计,反而使人对报上的小道消息信以为真,日子一久,观众逐渐把你遗忘,最后毁了自己的才华,岂不可惜。

  孟小冬一下子茅塞顿开,她写了《孟小冬紧要启事》,于1933年9月在天津《大公报》头版上连登三天。在全篇五百多字中,有六处提及梅,只有开头一处直呼其名,而其他五处均客气地以“兰芳”二字相称。在谈到与梅分手原因时,也只是用了一句话:“是我负人?抑人负我?”到底是谁错了?没有明说。孟小冬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去评判了:“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半个月后,孟小冬抖擞精神,重返她酷爱的戏曲舞台。

  剪彩 再遇大亨

  1937年5月1日,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金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由大亨杜月笙揭幕并致开幕词。开幕行剪彩礼的是3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孟小冬、陆素娟、章遏云。

  孟小冬这次到上海剪彩,是受她结拜金兰的姐姐、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兰的邀请。姚早知道杜月笙对孟有意,又念孟已届而立之年,还无家可依。此外,姚虽已嫁给杜月笙,因遭前面的二、三太太反对,尚未搬进杜公馆,又因杜的前3个太太都是苏州人,而姚一个人是北方人,感到势单力薄。所以剪彩之后就把孟留在身边,明是陪她,实则从中撮合,自己也可以借此壮壮声势。

  一天晚上,姚玉兰把孟小冬叫到自己的房间,让她陪自己睡,一起聊天,子夜过后,方朦胧入睡。不知过了多久,孟小冬迷糊中觉得姚玉兰起来了,还以为她是去上厕所,不一会,孟小冬发现回来的却是一个男人――杜月笙,她吓了一大跳!此时,经历过感情坎坷的孟小冬,自知难逃杜月笙的魔掌;同时也想到这几年来一直受到杜月笙的种种好处,恩犹未报,因此不再拒绝。

  翌日一早,姚玉兰对小冬说:“小冬,你留下来吧,咱们姐妹合成一家,和那几个苏州女人斗,把家产都夺来,我们两人平分。”打此以后,孟就留了下来,自然而然成了杜月笙的情妇了。

  不久,因日寇侵占上海,杜、姚逃往香港,孟小冬暂回北平。过了一年,杜月笙叫孟小冬速去香港。孟小冬到了香港,在杜家盘桓数月后,又返回北平。

  1938年10月,孟小冬在北平正式拜余叔岩为师。入门以后,孟小冬悉心侍奉师父。1943年余叔岩去世,孟小冬心灰意冷,以“为师心丧三年”为由,谢绝歌场,隐居不出。直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方与程砚秋合作,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唱《武家坡》以示庆祝。

  同居没有名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这时杜月笙刚好飞往重庆向老蒋汇报工作。随后香港沦陷,无法复返,杜月笙从此困居重庆。一个多月后,姚玉兰及子女等也辗转千里,由港安全到达重庆。这一呆就是三年多。

  1945年杜月笙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这时姚玉兰和几个子女还都留在重庆,一时回不来。这时他突然想起北平的孟小冬,他让人写挂号快信,把孟小冬从北平请到了上海。如今的孟小冬,年已快四十,由于常年嗜食鸦片,加之经常生病,显得消瘦,但依然还是那样年轻。杜月笙顾不上寒暄,一把将孟小冬拉进怀抱。

  从此,杜月笙和孟小冬半公开地过起了同居生活。1946年春末,姚玉兰拖着几个儿女,回到了上海。姚玉兰回到上海后见老杜有了小冬,竟和她像陌生人似的,十分伤心。孟小冬看在眼里,便借口老母年迈放心不下,返回了北平。

  义演 破镜难圆

  1947年8月30日,是杜月笙60岁生日,当时,恰巧两广、四川、苏北等地发生水灾。杜月笙决定来个祝寿赈灾义演,将演出收入全部用于救灾,而义演的一切费用由自己承担。杜月笙最为关心的是孟小冬这次能不能来。

  孟小冬到沪后,为了便于排戏,即寓华格臬路杜公馆。按预定计划,演出从9月3日到7日,为期5天。但因南北名伶荟萃,特别是梅兰芳抗战期间蓄须明志,已快10年未登台;孟小冬更是观众渴望已久的余派嫡传。为满足观众要求,大部分戏码连演两天,一共演了10天。

  孟小冬两场《搜孤救孤》的演出,征服了成千上万的观(听)众,很多参加祝寿演出的名演员都站在后台,屏息静听。不过人们没有见到梅兰芳在现场看戏。事后他的管事姚玉芙透露说,梅先生在家听了两天电台的转播。

  孟小冬这次来参加义演时,曾想到梅兰芳就住在上海,也一定会登台,开始有些顾虑。万一被派到一个戏里,或即使同台不同戏,也会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感到有些不便。但杜月笙似乎早就考虑在先了,把他俩的戏码岔开,10天戏中,两人分演大轴,梅8天,孟2天,并不见面。

  梅孟非但台上未遇,台下也未曾见过。就连最后一天杜月笙亲自参加的全体合影,因有梅在场,孟也推托疲劳而辞谢了。对孟来说,也许是她早已淡薄了人间男女之情,不愿意再重建那种徒有虚名、明夸暗弃的表面上的爱情。

  战后颠沛流离

  孟小冬在义演结束的第二天,便整理行装,向杜月笙和姚玉兰提出北返。临行前,孟小冬只保留了一件这次演出程婴穿的褶子,这是她20年前初到北京自己选购的,特别喜欢,所以留作纪念,其他带来的所有行头,全部送了人。这表明孟小冬今后不再打算登台了。

  孟小冬返回北平后,杜月笙日夜牵挂,总觉得对不起她。孟小冬临行只拿了一只金表,其他什么也没要。杜月笙随即派了个门徒,专程赴北平以孟小冬的名义买了一处房子,算作对她的酬答。

  孟小冬孤身独居在这幢房里,身体瘦弱,常闹胃病。1948年,她突然接到姚玉兰的挂号信,希望她火速到上海暂居。孟小冬到上海后,就和杜、姚住在一起。杜、姚希望她这次来了就不要再走了,往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绝不另眼相看。自此,孟小冬安心地留了下来,与姚玉兰果真亲如一家。平日里孟小冬悉心照料杜月笙的病体,不离左右,俨然成为杜家一员了。

  1949年4月,上海即将解放,孟小冬随杜月笙家人乘坐的荷兰“宝树云”号客轮匆匆驶离上海。

  去港补行婚礼

  到香港后,孟小冬又像当年侍奉师父余叔岩一样,整天为杜的病体操持,煎汤熬药,不离左右。1950年,杜月笙不顾家人的阻挠,坚持要与孟小冬补行婚礼。婚礼当晚,63岁的新郎杜月笙穿起了长袍马褂,头戴礼帽,坐在手推轮椅上被推到客厅,由人搀扶着站在客厅中央,42岁的新娘孟小冬着一件崭新的滚边旗袍依偎而立。

  杜月笙将在港的儿子媳妇和女儿女婿全部叫来,命他们给孟小冬行跪拜礼,以后都要称呼“妈咪”。而“妈咪”送了他们每人一份礼物,儿子、女婿一人一套西服衣料,女儿、儿媳则每人一块手表。自此,孟小冬一生苦苦追求的“名分”,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做了大亨杜月笙的第五房夫人。

  1951年,64岁的杜月笙去世。孟小冬后来移居台北,1977年5月26日,于台北逝世,享年70岁。

  孟小冬为何抛弃梅兰芳嫁给杜月笙

  孟小冬是上海人,于1908年1月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因为她出生于冬腊月,取名小冬,成名后由于饰演老生名震剧坛,被誉为“冬皇”,意为“小冬是须生之皇”。孟小冬是位坤伶须生,7岁登台演出,9岁开始向姑父仇月祥学习孙(菊仙)派老生。她本人长得极为漂亮,称得上国色天香,扮相更是英俊潇洒,气宇轩昂,而且嗓音宽亮,唱功精湛,为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1925年她到北平发展。北平作为京剧的发祥地,观众欣赏口味高,对外地来京演出的演员多有挑剔,可是孟小冬刚一登台,就博得了掌声,一炮打红。这一年的8月,京剧名伶举行义务献演,孟小冬有机会与梅兰芳同台演出。虽然梅兰芳出演压轴戏,孟小冬在他之前演出,他们在换场的当儿有机会相识了。

  通过合作演出,梅兰芳感到与孟小冬配合默契,很欣赏这位坤伶须生,尤其为她的美貌倾倒。可是孟小冬却有些迟疑。因为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子,像她这样的妙龄女子,而又是享誉剧坛的名角,怎能甘心当小妾呢!不料,说媒者早有准备,说梅兰芳过继给他伯父家,他是两房的继承人,按古律可以为两房各娶一位妻子,以便传宗接代。这叫“双祧”。孟小冬本来很仰慕梅兰芳的才华,既然不是做小妾,她没有计较二人相差14岁的年龄,就应允下来。在1927年的春节过后,他们就走上了红地毯,结为秦晋之好。

  1930年8月,梅兰芳的大伯母(即祧母)过世,按风俗,梅兰芳的妻子们都应该披麻戴孝,在灵堂接待吊唁宾客。当孟小冬赶来守灵时,却被福芝芳派人拦在门口,不允许她进门。梅兰芳百般相劝,福芝芳无动于衷;转而又劝孟小冬,让她先回家。孟小冬这才意识到媒人说的“双祧”,原来是个骗局,怒而返家。梅兰芳晚上冒雨去找她,她没有给他开门。第二天孟小冬就到了天津,隐居起来。他们的婚姻也就宣告终结了。

  杜月笙是上海川沙县人。幼年父母双亡,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14岁时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为人不守本分,嗜赌成性,常与一些流氓、歹徒厮混。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举荐,拜在黄金荣门下,成为其亲信,成为上海青帮的显要人物。

  杜月笙是个京剧票友,他的四房夫人有两房都是京剧名伶。早在孟小冬刚出道时,杜月笙就经常看她的戏,早就有拥怀纳抱之意。可是孟小冬到北平发展后,与梅兰芳结婚,他也只好放弃了奢望。孟小冬离开梅兰芳之后,拜余叔岩为师继续学戏。出徒后,杜月笙邀请孟小冬来上海演出。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也是京剧须生坤伶,曾与孟小冬结为金兰之好。这次孟小冬回到上海,自然与姚玉兰往来密切,杜月笙也趁机*近孟小冬。后来孟小冬还得知,在她与梅兰芳婚变后,杜月笙曾几次报复梅兰芳,为她出气。

  或许是孟小冬对杜月笙心存感激,也或许是她意识到有杜月笙这样的“老大”作保护,自己后顾范文,经姚玉兰说合,孟小冬与杜月笙同居了。此时的杜月笙,是个“跺一跺脚上海就得颤三颤”的人物,他得到了早就钟情的孟小冬,呵护有加,钟爱无比,的确过了几年浓情蜜意,情深意重的恩爱时光。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携家眷来到香港。这时的杜月笙已经60出头,身体每况愈下。不过有孟小冬伺候左右,对杜月笙来说,也是极大的精神慰藉。1950年广州解放后,杜月笙对定居香港产生了不安全感,就决定移居欧洲。杜月笙要侍从办护照时,按人头计算到孟小冬时,她说:“我跟了去,算什么呀?”一句话提醒了杜月笙,当天晚上,这位63岁的新郎就与42岁的孟小冬举行了婚礼。移居欧洲后的第二年,杜月笙病逝,孟小冬带着分得的两万美元遗产回到香港,课徒授业以度余生,1967年移居台湾,1977年因病不治逝世。

  孟小冬能够嫁杜月笙的资本

  历史上,孟小冬的确是做‘小’的命运,先是梅兰芳,后是杜月笙,最后孤身一人,死在台湾。

  第一次看到‘冬皇’这个称呼,为之霸气一震,让我想到武侠小说里‘夜帝’之类的人物,没想到却冠在一个女人头上。媒体上拼稿子的写法,正好把名旦之首梅兰芳,对应须生之皇,仿佛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仔细考究起来,孟小冬与梅兰芳在一起的时候,她在艺术上的造诣,真的能与后者平起平坐吗?孟小冬1907年生人,9岁学习,跟姨夫学的是孙派。天资为前辈所赏识,认为是可造之才,但在沪宁之时,也只不过是个一般意义上的角儿,所以才会在1924年北上京津,重投名师。那时不过17岁。

  哪怕在1925年,孟小冬首次上京登台,亮相得彩时,也不过时18岁。一个十八岁的女人,在讲究门派,拍资论辈不容轻狂的旧时京剧界,能红到什么地步?有文章说,她此时能与马连良,高庆奎等前辈齐名。我持怀疑态度,即便是因为孟小冬是少见的女须生,被一部分好新鲜的观众吹捧,但论其功底经验和影响力,二十年代尚无法与其他几位须生相比,否则她也不会去天津另投名师。 所以冬皇这个称呼,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叫起,在多大的范围被承认,还有待商酌。

  在二十年代末,谭派的马连良风头似乎更渐,几乎与周信芳齐名。此时的孟小冬虽然是庆麟社的台柱子,但终究是个坤角戏班,而京师的名角是不乐与坤角同台的。直到1931年,孟小冬再拜鲍吉祥为师,才是转学余派。从1924年到1931年这段时间,孟小冬想必是大有进步,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力求开拓,逐渐超脱一个新星的范畴,向真正的大牌*拢。孟真正的成就,是作为余叔岩传人的,等余派真传,继承衣钵,直到1947年杜月笙大寿后息影。这十几年来,是孟小冬艺术成就逐渐攀上顶峰的时候,‘冬皇’这个称呼,反而显得不合适了。

  而孟与梅兰芳的爱情呢?1926年的枪击血案,就已经出现了裂纹,治丧时的尴尬,基本就扫地出门了,那时她才来北京没几年,新出炉的选秀冠军吧。

  据说孟小冬离开梅家后,通过律师从梅兰芳那里获得了4万元分手费,也不算怎么悲惨,此后专心学戏,服侍余叔岩直至逝世。1950年,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做妾,留在香港,并没有回到北京的母亲身边。杜死后孟小冬去了台湾,直至病逝。

  名伶孟小冬与杜月笙的点滴往事

  在杜月笙痛苦磨难、呻吟床第的病中生涯中,他惟一的安慰是孟小冬的尽心侍疾,柔情万种。孟小冬身怀绝艺,孤苦伶仃,一辈子傲岸于荣瘁之际,受过数不清的打击,“历尽沧桑”四字可以说是她的一生的写照。她自杜月笙60多岁那年进门,长日与茶炉药罐为伴,何曾有一日分享过杜月笙的富贵荣华,何曾有一刻得过杜月笙的轻怜密爱,因此,杜月笙病越重,便越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一片深情。像孟小冬这种卓荣不群的女子,让她踏进杜公馆这么一个紊乱复杂的环境,长伴一位风中残烛般的久病老人,对她而言,实在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孟小冬陪侍杜月笙到香港后,虽然在杜月笙跟前强颜欢笑,神色自若,然而,即使是朝夕相见,杜月笙都可以看得出她花容憔悴,日渐消瘦,眉宇间常有忧悒之色。孟小冬在香港杜公馆是孤寂的,忧闷的,她不能随波逐流,更不会敷衍应酬,对内对外,一应交际酬酌、家务事项,都是属于姚玉兰的职责范围,孟小冬轮不到也不想挨,看护随时可有生命危险的丈夫,却成为落在她肩头的一副重担,而这一副担子,一日24小时,常年累月,没有一时一刻可以卸得下来。大家庭,两房太太合住一座屋顶下,姚玉兰和孟小冬即使情同姐妹,牙齿也有咬着舌头的时候,杜公馆因为男主人病重,仿佛一年四季不露一丝阳光,不闻一阵笑声,这凄凉黯淡的日子,孟小冬过的更是心不舒,气不畅。

  经常出入杜公馆的亲戚朋友,常常可以看得到,坚尼地台18号杂乱无章,一片散漫。家里面往往只有三五个人,一日三餐,也得开上好几处,除了中午外面厅上开一桌或两桌招待客人,就常是姚玉兰在房自己吃饺子,孟小冬冲牛奶下洋点心,也是关起门来吃,病人杜月笙,他那一碗煨面当然要端到床上。其余少爷、小姐,各有各的卧室,同时也各有各的吃处。杜月笙的那个大房间,由于他病中怕烦,儿子、女儿,平时就没有和他亲近的习惯,于是连那一个房间,也不能成为全家聚晤欢谈的集合地。在这种情形之下,把坚尼地18号地大门一关,杜公馆便成为了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单位,凑在一起的大杂院。 当然孟小冬会更寂寞、更孤单,她只有机械般的每日从事“看护”的工作,而她所悉心调理的病人,又是几乎已经注定了是不可能痊愈的。

  杜月笙体会得出孟小冬的心境,了解她的苦闷,因此使他对孟小冬一向具有的“敬爱之情”,一变而为“深心怜惜”,他很小心地不把这种“怜惜之心”形诸颜色,他深知孟小冬“荷尽已无擎雨枚,菊残犹有傲霜枚’,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之下,她不会皱一下眉,叫一声苦,然而,假若有人贸然地向她表示同情、怜悯,她反而会怒气填膺地绝裾而去。

  愧于孟小冬给予他的太多,而杜月笙能为孟小冬尽心尽力的地方太少,杜月笙急于争取补偿的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杜月笙对孟小冬总是那样礼敬爱慕,忍耐着自已的痛苦,跟她轻声细气地说话,聚精会神地交谈,平时称呼也跟着自己的儿女一样,亲亲热热地喊她“妈咪”。“妈咪”想买什么,要吃什么?只要孟小冬略一透露,他便忙不迭地命人快办,于是在外人看来,有时候几乎就是杜月笙反转过来多方面照顾孟小冬。

  孟小冬自入杜门,两年多里对于一切看不惯、听不得、受不了的事情,向来都以不屑与问的坦荡襟怀,付之漠然。她从没有发一句牢骚,出一声怨言,然而她却在她53岁生辰前夕,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之下,轻轻地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在事后杜月笙回想便觉得其关系之大,分量之重。

  1950年,杜月笙有意全家迁法的时候,有一天杜月笙在房里屈指细算,连同顾嘉棠和万墨林两家,一共需要多少张护照?当他算好了一共要27张,当着房中各人,孟小冬便淡淡地说了一句:

  “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一语方出,环室肃然,一个相当重大的问题,总算被孟小冬如时提了出来,自此杜月笙下定决心,他不顾一切的阻挠与困忧,当众宣称:他要践履诺言,尽快与孟小冬成婚。

  杜月笙这话一出,纷纷扰扰的杜公馆仿佛投下了一枚炸弹,杜月笙与孟小冬已成夫妻,结为一体,早成不可否认的事实。如今杜月笙缠绵病榻,天天在*氧气过活,而且正值避难香港,日处愁城,又何必大事破费多此一举?成婚与否对任何人都没有裨益,反而可能节外生枝,徒生无穷的纠纷―――反对者持此理由再三陈词,苦口劝阻,但是杜月笙置之不理,他决意在自己死前完成这一大心愿,为孟小冬,也为自己。

  杜月笙吩咐万墨林立刻筹备,赶紧办事,因为在孟小冬之前杜月笙还有一位已逝的原配和三位夫人,所以原则上决定不能举行仪式,再加上杜月笙自己抱病在身,出不了门,于是见礼喜宴只好在坚尼地杜公馆举行,为地点所限,请的只有杜月笙的至亲好友。

  但是杜月笙坚持要叫好的酒席,万墨林便渡海到九龙,在九龙饭店点了900元港币一席的菜,把九龙饭店的大司务统统拉到坚尼地来做菜做饭。

  喜期已近,坚尼地楼下的大厅不够摆,因为喜筵有10桌之多,临时又借了楼上陆根泉的那间大厅,邀请的亲友全部到齐,无一缺席。在那一晚杜月笙带病陪客做63岁的老新郎,孟小冬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杜月笙在港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一一前来重新见礼。一律跪拜磕头如仪。。“妈咪”送了他们每人一份礼物,女儿、媳妇是手表一只,儿子、女婿则一人一套西装料。

更多相关内容:兄弟不是你有多牛b,的以后。而是你一起奋斗的曾经孟小冬和梅兰芳为什么离婚

杜月笙与孟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