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铜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2018年1月19日在铜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铜仁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陈少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工作总基调,紧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大力推进“三大战略行动”和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一区五地”建设,较好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态势。

过去一年,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一年。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0亿元,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1070亿元,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增长12.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870元、8386元,增长9%、9.9%;财政总收入120.15亿元,增长12.7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64亿元,同口径增长11.7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9.48亿元,增长17.2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21亿元、976亿元,增长11%、19.2%。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好于去年同期,增速持续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武陵山区。

过去一年,是脱贫攻坚再战告捷、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一年。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三真三因三定”要求,全面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和秋季攻势,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2.94万人,4个区县退出工作扎实推进,51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预计下降到8.38%。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得到省委书记孙志刚肯定性批示。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争取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指标13208公里,开工建设6000公里,争取建设资金79.2亿元,建成3700公里,完成里程居全省第三,建制村实现“双通”。解决16.71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动力电、有线电视网络、固定宽带、无线通讯全覆盖。产业扶贫成效明显。获批省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119个、95.46亿元,到位资金38.5亿元,完成目标全省第一;精准扶贫产业和扶贫项目贷款余额213.84亿元、增长54.5%;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4.31亿元,实施项目2797个,覆盖26.18万贫困人口。侯卫东官场笔记2017年特色文化产业与脱贫攻坚(贵州)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得到省委书记孙志刚批示。易地扶贫搬迁进展迅速。2016年项目全部建成入住,建设进度居全省前列。2017年26个安置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主体施工20129套;2018年安置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有力推进。在全省率先实施贫困户教育医疗兜底政策,发放教育资助资金14.5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96.82万人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和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资金8693.97万元、惠及12.28万人次,改造农村危房38635户、同步实施“四改一化”,建成小康房2500套。

过去一年,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乡面貌加快改善的一年。我们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组织项目攻坚,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项目攻坚年”卓有成效。完成投资955亿元,增长24%;铜怀、印秀、江玉、石玉、德务、沿印松6条高速公路和铜玉城际铁路进展顺利,铜仁高铁北站前期工作顺利启动,铜仁凤凰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黔北(德江)机场启动建设。启动77座水库前期工作,思南花滩子、江口车坝河2座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兴水利枢纽工程进展迅速,江口鱼粮等7座中小型水库下闸蓄水。500KV诗碧线、220KV开川线和滑石输变电工程建成,铜仁核电大堆项目基本确定纳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湄潭至思南、凯里至铜仁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加快;城域网上链带宽达800G,所有行政村通12兆以上光纤宽带。城镇化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8%。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新增规划用地指标21.15万亩。实施棚户区改造37664套,商品房去库存350万平方米,发放公积金贷款11.5亿元。中心城区提升工程和“城市双修”有序推进,环东路建成通车,“一纵两横”城市主干道、五馆三中心、奥体中心、传媒中心加快建设。玉铜松、思印城市快速干道进展顺利。成功承办全省第六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实施“8+X”项目308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601个,编制村庄规划3900个。

过去一年,是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3.6∶28.4∶48调整为22.2∶28.8∶49。新型工业提速发展。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工业对GDP贡献率达20%以上。开工工业项目260个,投产147个,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增长15%。扎实推进“双千工程”,改造项目205个,完成投资89.21亿元。万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汉能集团等500强企业落地铜仁。江口屈臣氏等水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推进大数据“聚通用”和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发展,启动智慧园区建设试点5个,工业云平台上线运行。中宇手机、德威模具、智能终端触控显示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1亿元,增长118.25%;电信业务总量56亿元,增长134.3%。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省级农业园区9个;茶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油茶、食用菌等“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合作社9561家,引进贵茶集团、英国太古集团、圣迪乐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印江自治县获批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石阡县、德江县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新增国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47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14万亩、畜产品认证82个。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第九届中国生态农业大会在我市召开。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持续井喷。“一带双核”项目启动建设,梵净山申遗通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现场评估;梵净山、朱砂古镇5A级景区和铜仁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新增4A级景区2个。万山朱砂古镇国庆长假门票收入排名全省第三。预计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速均超过30%。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体推进市,万山、思南获批省级农商联动示范县。培育孵化网商2113家,建成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2244个,交易额39.6亿元,增长40.1%。

过去一年,是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的一年。我们坚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活力不断激发。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关闭煤矿企业8家。售电侧改革成效明显,为企业减少电费1.2亿元。“放管服”、商事制度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行“十八证合一”,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增长9.7%。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程电子化,节约成本4.3亿元。引进证券业分支机构2家、保险机构2家,新设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6家。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中心城区城管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级9家国有投资公司实现战略重组。完成“两权”确权颁证工作。公安大部制改革获《中央改革情况交流》推广。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对外开放,开通28个大中城市航班,年旅客进出港134.49万人次,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大龙保税仓投入运营,黔东无水港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引进项目650个,到位资金1123.5亿元,引进500强企业9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62家。“新类型锰矿深部找矿预测关键技术与整装勘查工程化应用”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一等奖,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省级最高科技奖。申请发明专利579件,获省级科技奖7项,新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亿元;万山区申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铜仁高新区申报省级双创产业园基地有力推进。

过去一年,是绿色发展势头强劲、生态优势逐步彰显的一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编制铜仁市生态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六绿”攻坚工程,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屏障不断巩固。完成全域绿化92.09万亩,石漠化治理2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70.48平方公里,预计森林覆盖率61%以上;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10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纳入国家示范项目,成为全省唯一试点。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总结暨全省今冬明春国土绿化观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保十件实事”深入推进,8个区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个,建成省级森林公园6个,梵净山入选“中国天然氧吧”。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涉汞、涉锰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中心城区及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10个区县环境空气质量均达二级标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27%;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全面完成。生态制度更趋完善。持续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治气、治水、治土工作成效明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构建;《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有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制化轨道。

过去一年,是民生短板加快补齐、群众福祉不断增进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九项民生支出300.79亿元,增长8%,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3%。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3%。铜仁职院入选教育部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实现招生,思南中学完成整体搬迁,北师大铜仁附属学校启动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18个县级以上远程医疗中心全面启用,乡镇远程医疗体系基本建成,3个国家级、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启动建设,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医共体”建设铜仁经验在新华社《内参》刊发和央视刊播;异地就医跨省结算有序推进,医疗救助24.78万人、发放资金1.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9.16万人,创建创业园及孵化园各13个,引导回乡创业就业3.59万人。城乡低保提标,农村低保年平均标准从3074.4元提高到3545元、增长15.3%,城市低保月平均标准从496.2元提高到546元、增长10%;发放城乡低保金15.9亿元。医疗参合参保400万人次以上;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救助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有效监护率100%。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推进,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食品安全云”建设。新建应急避难场所31个。民生监督聚焦扶贫领域工作强力推进。圆满完成十九大等重大会议地方安保任务,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平安铜仁建设持续推进,平安警务云平台上线运行,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没有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一年来,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为民执政,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承办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委员提案38件;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4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57件,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同时,监察、审计、统计、档案方志、民族宗教、机构编制、政务服务、外事侨务、国防教育、文化体育、人防战备、水文气象、工青妇、红十字、人口计生、残疾人、老龄、关工委等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政府公信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坚守两条底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全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才能做到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成果一起收。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紧紧围绕“一区五地”目标,深入推进“三大战略行动”,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坚持投资拉动经济、交通引领发展、项目带来资金,努力做大投资总量,做强实体经济,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才能形成大发展良好格局。必须强化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深处着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突破思想桎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让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市场要素自由竞争、内在活力竞相迸发,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必须落实民生优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施政目标,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实事,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突出合力攻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汇聚起万众一心谋发展、众志成城攻难关、群策群力促跨越的强大力量,才能在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道路上阔步前行,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

各位代表!成绩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铜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省驻铜单位和省直各部门及兄弟市州,向铜仁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铜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铜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短板和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调整亟待优化;贫困程度深,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同步小康任务艰巨;实体经济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释放不够;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有待补齐;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信访维稳工作压力依然较大。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的勇气,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二、2018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工作总要求,突出绿色化、高质量,注重协同性、承载度,提升保障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奋斗目标,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力争11.5%;其中,一产增长6%、二产增长12%、三产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20.7∶29.5∶4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总额增长2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旅游总收入增长3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和18%,力争16%和19%;城镇化率提高到4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在精准扶贫上展现新作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拟退出的4个区县通过国务院第三方评估;做好印江、石阡脱贫摘帽工作,出列贫困村603个,减少贫困人口11.7万人;同步推进其余区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松桃、思南、德江完成脱贫摘帽80%的工作量,沿河完成40%的工作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七大战役”。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实施“八个小康行动计划”,实现贫困乡村全覆盖。加快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攻坚任务;解决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村贫困家庭收入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调减玉米,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25度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以经果林为主,确保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65%以上。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实施挂图作战,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10万亩,新增茶叶25万亩、中药材14万亩、果园9万亩、油茶6万亩、食用菌3亿棒,新增猪牛羊规模养殖代养户1000户,覆盖贫困人口30万人以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和产销对接机制,让产业扶贫联结的贫困户当年收益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将易地扶贫搬迁剩余的11.66万人全部纳入今年搬迁计划,完成跨区域搬迁6.8万人,确保2017年搬迁项目6月底前全部入住,其中碧江、万山、玉屏、江口的项目4月底前全部入住,提前一年完成三年攻坚任务。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攻坚战。压缩党政机关6%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用好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完善四重医疗救助保障制度,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助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新农合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各档赔付比例达到60%以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4319户,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打好贫困人口就业培训攻坚战,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3.2万人次以上。打好旅游产业扶贫攻坚战,带动脱贫2.8万人以上。打好电商扶贫攻坚战,完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功能,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28万人以上。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充分运用保险和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积极争取省扶贫产业子基金,确保累计获批127亿元以上。用好“特惠贷”等金融信贷产品,完成“特惠贷”50亿元以上。继续实施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扶贫小额保险工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和对口帮扶。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引导,推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200家以上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结对帮扶200个贫困村,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主动与水利部、新华社、大连民族大学等单位对接汇报,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深化与苏州市对口帮扶合作,着力打造园区共建、产销对接、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合作升级版,努力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走前列。

(二)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深入开展“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40亿元,新增入规企业70户,完成工业投资220亿元、增长12.5%以上;投产工业项目100个以上,登云企业突破100家。

深入优化产业布局,全力壮大产业规模。持续优化“两区一走廊”经济空间布局,围绕主城区、玉屏大龙、“一带双核”、乌江生态经济走廊、思德印融合发展五大板块,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凸显主城区主板功能。以玉铜松城市快速干道为纽带,推进碧江经开区(铜仁·苏州产业园)、万山经开区、铜仁高新区加快发展。铜仁高新区重点围绕梵能移动能源、智能终端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形成产业聚集,按照1000亿元级园区打造,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抢抓对口帮扶合作机遇,深化碧江与昆山合作,把铜仁·苏州产业园打造成为东西部合作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特色轻工、新医药、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打造500亿元级园区;按照300亿元级园区规划建设万山经开区,推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凸显玉屏大龙同城化发展。加快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围绕形成锂电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体系,突出全产业链招商,加快打造1000亿元级园区。以产业为突破口,依托区位优势,规划建设高铁经济带,加快把玉屏经开区打造成为100亿元级园区。凸显“一带双核”战略。以“一带”为战略连接线,推动松桃、江口、印江三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松桃经开区按照200亿元级园区规模,抓好锰渣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坚持“以渣定产”,推进锰工业转型升级;印江经开区和江口凯德工业园区均按照100亿元级园区规划发展,印江经开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江口凯德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饮用水关联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旅游工艺品等产业。做实“乌江生态经济走廊”,依托乌江水运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在大力发展大健康、中医药、特色轻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的基础上,与黔东工业聚集区形成产业配套。石阡、沿河经开区按照100亿元级园区规划建设,德江、思南经开区按照200亿元级园区规划建设。推进思德印融合发展,加快思印城市快速干道和黔北(德江)机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全力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提高工业投资比重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定点帮扶企业和项目责任制。强力推进“千企引进”工程。深入实施“产业招商突破年”,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全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新增招商项目660个以上,到位资金1142亿元以上,引进500强企业3家以上;其中产业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占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30%以上,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总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40%以上。加快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梵能移动能源产业园建设,确保一期在6月底前建成投产,二期在9月底前建成投产,力争完成产值3亿元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租营”智能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中宇智能、中伟锂电等一批项目投产达产。扎实推进“千企改造”工程。以“大数据+”“+大数据”为路径,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锰、汞、合金产业及加工制造业整合重组,淘汰“散小污”落后过剩产能。

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聚通用”,充分挖掘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市级公共数据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建设,用好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资源,建立支撑全市业务和大数据应用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完善公共信用等政务主题数据库,市县政府数据资源目录100%上架开放。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按照“抓好一项应用、落地一个项目、引入一个团队、培育一家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思路,深入推进大数据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便利度,建设融合标杆项目和融合示范项目各5个;办好数博会铜仁分论坛,强化应用场景项目招商,谋划大数据应用场景50个以上,重点打造典型示范项目15个以上,推进平安警务云、智慧交通、交警数据铁笼、梵净山智慧旅游、碧江智慧产业园等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进大数据优强企业5户以上,完成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3.5亿元以上;抓好以智能终端为主的大数据端产品项目建设,打造典型示范项目5个,争取省级智能制造示范点1个以上;大力发展大数据+物流产业,加快建设玉屏、松桃、德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整市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中国邮政、中国网库、太极计算机等企业合作,推动“铜货出山”,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壮大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持续推进“质量兴铜”“品牌强市”战略,做强“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强化“三品一标”创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新增省级农业园区5个以上。大力发展水产业。围绕天然饮用水及关联产业,做响“梵山净水·健康水都”和“梵山净水·泡茶好水”品牌,加快水博会永久会址建设,举办第二届贵州(铜仁)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建成碧江农夫山泉无菌升级项目、江口屈臣氏、石阡高原清泉天然矿泉水等项目,加快建设德江清心露天然饮用水项目。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大健康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0%的目标,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绿色食材种植及研发生产,建设江口太平医养结合小镇、碧江九龙洞康体养生度假区等一批生态养生养老基地,加快把铜仁打造成全省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和“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旅游品牌营销力度,办好铜仁市第七届旅发大会,推动旅游产业持续井喷,确保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30%以上。编制完成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铜仁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加快“一带双核”建设,高标准建设铜仁古城“乡愁故园”和“一带”快慢行系统,启动梵净山景区形象大门外移至云舍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大景区管理。全面完成梵净山创5A级景区和“申遗”工作,推进万山朱砂古镇创5A级景区,提级改造九龙洞等14个重点景区,启动乌江旅游风景道(思南至沿河段)建设。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公厕60座;实现4A级以上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推动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两山两江四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演艺娱乐等产业,推进松桃苗绣、玉屏箫笛、印江书法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以上。加快发展服务型经济。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聚焦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汽车贸易、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放服务业市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确保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10%以上。

(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夯实基础上展现新作为。持续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460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加快完善交通体系。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0亿元以上。围绕建设武陵山区域高铁枢纽,加快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铜吉高铁、铜仁高铁北站;加快铜玉城际铁路建设,确保6月30日前建成通车;加快推进玉屏经黎平至从江铁路、贵阳北至铜仁城际快速铁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渝湘高铁过境铜仁;加大昭黔铁路、涪陵至柳州铁路争取工作。加快渝怀铁路复线、铜仁货运东站建设,启动沿河至道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铜怀高速(铜仁段),力争建成德务高速,实现印秀、石玉、江玉、沿印松高速公路路基贯通,推进铜仁环城、湄潭至石阡高速公路和德江合兴至余庆一级公路建设。围绕将铜仁凤凰机场打造成武陵山区域国际旅游中心机场,加快国际航站楼建设,力争3月底前开通临时航空口岸;组建航线运营中心,优化航班航线,全年旅客进出港人数达到150万人次以上;加快建设黔北(德江)机场,推进黔东无水港建设,提升进出口货物通联能力。实施普通国省道提级改造350公里、县乡道提级改造980公里、旅游公路115公里;启动建设乌江千吨级泊位客货综合码头13个。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大兴水利枢纽等15座中型及碧江龙塘等28座小型水源工程,完成大坝主体工程8座、下闸蓄水7座;加快推进江口车坝河大型水库和60座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思南花滩子大型水库和德江共和等6座中小型水库,新增、改善和恢复灌面5.6万亩,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人口比例达80%以上。加快完善能源保障。发挥“水火互济”能源优势,用好电力补贴政策,确保大龙增量配网上半年供电、年底建成;积极申报铜仁高新区及其他园区增量配网试点;启用湄潭至思南天然气支线管道,建成凯里至铜仁天然气支线管道;建成500KV碧江数字化变电站、220KV老山口和龙泉变电站。加快完善通信基础。完成投资12亿元,大力实施“无线网络·满格铜仁”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农村通讯网络,推进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和85%自然村,电信综合资费下降6%;实施城市光纤入户工程和“宽带乡村”试点,城域网上链带宽达1000G,实现中心城区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

(四)坚持以绿色发展为路径,在生态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着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筑牢生态屏障。推进全域绿化“六绿”三年攻坚行动,新增营造林96万亩以上,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0万亩以上,新建“六绿”工程示范点3个以上。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森林覆盖率达61.5%以上。强化保护治理。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深入实施“水十条”“土十条”,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势推进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护,完成石漠化治理170平方公里。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汞锰重金属污染、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8000吨以上。实现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以上,县城以上污水处理率88%以上,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力争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功。完善生态制度。严格执行《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配合做好《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和《铜仁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建立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乌江、锦江等重要生态廊道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五)坚持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在区域协调上展现新作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特色小镇、富美乡村、田园综合体,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450亿元、示范小城镇投资30亿元、房地产投资120亿元、建筑业总产值126亿元以上。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启动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编制黔东城镇组群发展规划、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城镇组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区首位度,推进凉湾新区、谢桥新区加快建设,建成玉铜松城市快速干道。推进玉屏、大龙产城一体、同城联动发展;启动江口撤县设区,支持松桃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支持德江、思南撤县设市,建成思印城市快速干道,着力推动思德印融合发展;支持石阡打造温泉旅游城市和沿河打造西部最美江城。着力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特色小镇。坚持中心城区重心北移不动摇,启动空港新城、高铁新城、产业新城建设规划。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提升工程,完成停车场14座、过街设施7处,建成远信大道等市政道路,推进金鳞大道等城市干道改造,实施城市公园、广场、景观提质升级工程,建成城市公园(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及市民休闲空间25个。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2公里,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4个,新建城市道路20条。实施棚户区改造40027套。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松桃孟溪、思南塘头等产城一体小镇,万山朱砂古镇、江口太平等文化旅游小镇,石阡中坝等温泉养生小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编制铜仁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完成所有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规划全覆盖。以“一带双核”项目建设为重点,将特色小城镇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融合布局,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富美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全市启动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5个,每个区县高标准打造富美乡村1―2个。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网格化环境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系统,推动城市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持续推进“五城联创”,完善责任机制和追究办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六)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制度创新上展现新作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售电侧、增量配电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和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先照后证”,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扶持微型企业1600户以上。推进工业用地弹性管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争取城镇建设新增建设用地年获批1000公顷以上。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深化“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投资公司实体化运行,组建铜仁供销集团。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城管体制改革。深化开放带动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强化与周边省会城市合作,更好发挥黔东门户“向东、向北”开放的区位优势。更加重视和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大大龙对外开放物流园区,加快推进黔东无水港、思南乌江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铜仁凤凰机场临时航空口岸开放运行,实现出入境2万人次以上。深化与苏州市对口帮扶合作,抓好项目争取和实施,推进铜仁·苏州产业园上升为省级层面战略合作。加大与苏州对口市(区)对接,借鉴“苏滁模式”强化产业协作,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版。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到基层和企业服务。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行业技术联盟。深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团合作,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推进铜仁学院大学科技园、铜仁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申请发明专利500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七)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在风险防范上展现新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金融资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普惠性金融;坚决打击非法集资、高杠杆投资炒作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建立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监管,设立风险储备金,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防范债务风险。强化债务管理和责任落实,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管理“七严禁”要求,开前门、堵后门,强化债务管控,用好政府债券。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偿债基金,防止出现债务偿付风险,确保“有钱运转、有钱发展、有钱偿债、有钱扶贫”。防范安全稳定风险。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用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铜仁经验”,深入推进“平安铜仁”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构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提高防控和处置重大事故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八)坚持以社会事业为根本,在民生改善上展现新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成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任务,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资源;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3所,新建跨区域移民搬迁学校20所;加快北大培文、北师大附属学校建设,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有效化解主城区“大班额”问题。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93%以上。加大老年教育投入,改善老年大学办学环境;启动市委党校改扩建工程。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建成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抓好铜仁职院二期建设工程和省部共建工作,支持创建全国优质高职院校;支持铜仁学院“双一流”创建;启动铜仁幼专二期工程建设;积极筹建铜仁旅游高职院校。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优化主城区医疗服务设施布局,启动市第二人民医院恢复重建。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深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医疗卫生室建设全覆盖、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深度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疫苗数字化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站点)全覆盖。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和药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五馆三中心”、奥体中心、传媒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农村文化“种子工程”、农家书屋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创建全省健康体育运动模范城市,举办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传统龙舟大赛、万山国际风筝赛、贵州省2018年“水韵贵州·锦江马拉松赛”等活动;办好2018年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狠抓就业创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雁归工程”,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周”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周”等专项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征缴基金19亿元以上;实施新农合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100%。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8%以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巩固提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水平。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领域,推动农村养老机构转型升级,提质改造养老院24所,创建星级示范敬老院10所以上。

同时,抓好全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加强监察、审计、统计、档案方志、民族宗教、机构编制、外事侨务、国防人防、双拥优抚、水文气象、工青妇、红十字、人口计生、老龄、残疾人、关工委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三、切实加强政府能力建设

初心激发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恪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施政本领,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组织放心、人民信赖的满意政府。

(一)加强学习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全面增强执政能力。办好新时代讲习所,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增强学习研究、改革创新、依法行政、推动发展、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本领,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作风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审批智能化、审管信息一体化建设,坚持在服务内容上做“加法”,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开展研究问题破解难题活动,积极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全力为人民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

(三)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带头遵法守法,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示、过程全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裁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优质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公平性合法性审查制度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倒查机制,减少试错成本。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加强工作创新,建设效能型政府。强化目标导向,加强执行力建设,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提升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让人民群众从政府建设和工作中感受到清风正气。健全绩效考核管理,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相结合,提升行政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遵守党章党规,深入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全力支持监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审计监督,拓展民生监督,实现公共资金使用审计全覆盖,扎牢不能腐的制度铁笼。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准则》和《条例》,忠实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风好正是扬帆时,勇立潮头竞风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