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技巧]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两课时)(4)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两课时)(4)文章来自:爱师网

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两课时)

山西省运城中学语文组景明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基本读懂诗歌。

学习思路:

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由课本中来,到高考中去”。

一、温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首诗歌的?(或者说,你是依据哪些因素分析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的?)

二、知新

总结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

(一)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

《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征人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孤雁》《独坐敬亭山》

《西塞山怀古》《从军行》《归园田居》《春夜喜雨》

《卜算子·咏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琵琶行并序》

方法一:读懂题目、小序。(标题是诗的眼睛,透视它,可知道诗歌的内容,甚至洞察诗歌的主旨。)

(二)了解下列几个诗人的流派及其主要风格特点。

1、李白:豪放飘逸。(愤世嫉俗)

2、杜甫: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

3、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半官半隐)

4、苏轼:诗清新豪健,词豪放。(仕途坎坷而旷达)

5、李清照:婉约。(闲适与愁苦)

6、辛弃疾:豪放。(爱国,壮志难酬)

…………

方法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风格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同程度的在诗中有所体现。)

文章来自:爱师网

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两课时)

山西省运城中学语文组景明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基本读懂诗歌。

学习思路:

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由课本中来,到高考中去”。

一、温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首诗歌的?(或者说,你是依据哪些因素分析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的?)

二、知新

总结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

(一)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

《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征人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孤雁》《独坐敬亭山》

《西塞山怀古》《从军行》《归园田居》《春夜喜雨》

《卜算子·咏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琵琶行并序》

方法一:读懂题目、小序。(标题是诗的眼睛,透视它,可知道诗歌的内容,甚至洞察诗歌的主旨。)

(二)了解下列几个诗人的流派及其主要风格特点。

1、李白:豪放飘逸。(愤世嫉俗)

2、杜甫: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

3、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半官半隐)

4、苏轼:诗清新豪健,词豪放。(仕途坎坷而旷达)

5、李清照:婉约。(闲适与愁苦)

6、辛弃疾:豪放。(爱国,壮志难酬)

…………

方法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风格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同程度的在诗中有所体现。)

,文章来自:爱师网

古诗鉴赏第一课——如何读懂诗歌(两课时)

山西省运城中学语文组景明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基本读懂诗歌。

学习思路:

温故而知新,每个知识点都“由课本中来,到高考中去”。

一、温故: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首诗歌的?(或者说,你是依据哪些因素分析出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的?)

二、知新

总结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

(一)从下面一组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

《邯郸冬至夜思家》《春夜别友人》《征人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孤雁》《独坐敬亭山》

《西塞山怀古》《从军行》《归园田居》《春夜喜雨》

《卜算子·咏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琵琶行并序》

方法一:读懂题目、小序。(标题是诗的眼睛,透视它,可知道诗歌的内容,甚至洞察诗歌的主旨。)

(二)了解下列几个诗人的流派及其主要风格特点。

1、李白:豪放飘逸。(愤世嫉俗)

2、杜甫: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

3、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半官半隐)

4、苏轼:诗清新豪健,词豪放。(仕途坎坷而旷达)

5、李清照:婉约。(闲适与愁苦)

6、辛弃疾:豪放。(爱国,壮志难酬)

…………

方法二:了解作者。(知人论世,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风格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同程度的在诗中有所体现。)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思考:从下面这组注释中你能提炼出什么信息?

1、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时所作。

2、注:“叹新丰逆旅淹留”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马周备受冷落。

方法三:细读注解。(注解中,或介绍作者,或交代写作背景,或解释生僻字词典故。要坚信:任何一个注解均是一种理解暗示。)

(四)阅读《雨霖铃》思考后面的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方法四:品味意象。(意象是诗词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观此,可把握意境。)

(五)继续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雨霖铃》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做关键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议论抒情句。

2、从哪些词中也可看出作者的情感?

“寒、无语、伤、残”等

方法五:提取关键词、句。(关键的议论抒情句多直抒胸臆,更明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词语就是关键词语。)

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廉颇典故”有何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方法六:解读典故。(典故以少数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含义读懂典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注意反用的典故。)

七、翻译《山居秋暝》的首联。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方法七:明了古诗语言特征。(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八、《山居秋暝》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颔联、颈联)

反用典故(尾联)。(引用《楚辞·招隐士》中的典故,原诗句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王维化用时反其原意,表达了自己过隐居生活的愿望。)

方法八:分析表达技巧。(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往往要借助恰当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行文结构、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对比或对照、渲染、用典、象征、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托物言志、换位、伏笔、虚实结合等)

方法九:了解一些诗词写作常识。

如:律诗、绝句:起、承、转、合。如《登高》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曲:一般用语通俗易懂。如《山坡羊·潼关怀古》

(十)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2005年湖北卷:“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方法十:审清题干。(题干中往往暗示了命题意图,揭示了破题方向,提示了答题范围,提供了答案信息。这个题干对我们理解汉元帝的思想感情——“伤心离别、痛感孤独”很有帮助。)

附:曲词原文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①;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螿:寒蝉。

特别提示:

所有方法,都要建立在对各类相关知识大量、有效的积累上。没有积累,方法将一无所用。正如俗语所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文章来自:爱师网

三、以方法指导训练

用所总结的方法,读懂下面三首诗。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2005年全国卷)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全国卷)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予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09年宁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8.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四、作业:用所总结的方法,读懂下面两首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2008年宁夏卷)

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评分标准: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评分标准: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文章来自:爱师网

2.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评分标准: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

补充: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2011新课标全国卷)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春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