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2]《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3)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附答案)(3)文章来自:爱师网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一、巩固旧课

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范文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

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

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

①听录音朗读。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文章来自:爱师网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一、巩固旧课

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范文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

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

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

①听录音朗读。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文章来自:爱师网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愁”情及其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老师用)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一、巩固旧课

1.背默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此词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范文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乐”。

二、进入新课

1.诵读《声声慢》。

2.这首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句话直接传达出了这种感情?并指出词眼所在。

答: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南渡后的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交织而成的愁苦感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传达了这种感情。“愁”是该词的词眼。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婉约派正宗词人。

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

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凄凄惨惨戚戚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乍:读zhà,初,刚。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将息: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得:捱得到。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了: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五、朗诵课文,初步感受

①听录音朗读。词中平声音字较多,平声音的延长性使感情深沉苍凉。故朗读时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以传达深沉的愁苦情感。

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和齐读,要求读出愁苦感。

文章来自:爱师网

《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直接抒情)

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间接抒情)

具体例句是:

直接抒情的:“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的: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②借意象描述抒情的: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次第:光景、状况。)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2.将诗歌散文化是理解诗词的最便捷的方法和途径,请将《声声慢》改译成散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旧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ái)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呢!

3.背默《声声慢》。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导学案

第二课时(老师用)

1.理解这首词巧妙运用叠字、铺叙和借助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对作品进行鉴赏,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

3.把握《声声慢》中的沉重复杂的离乱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一、在这首词里,有一句话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找出来。这一句话在

形式上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怎样的作用?又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答:这个千古绝调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形式上特点是:巧妙运用叠字(14个字,7组叠字)

在全词中起的作用是: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使全词富有音乐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增强了感情。

抒发感情的手法是:十四字,三个叠字句,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每一个层次的叠字之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同样是由浅入深地逐步推进,感情极为强烈。

《声声慢》抒发的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是诗人遇人不淑、颠沛流离和孤苦无告的反映。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纵观全词,创意传情出奇美妙,妙就妙在创设两个场景、五幅画图来表现一个离乱女子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哀愁之情。

一、阅读全词,从内容层次入手,探究作者创设出的两个形象场景。

①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神态、环境、心情三方面创设出第一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若有所失哭泣寻觅的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哭泣寻觅)

②余下所有诗句通过意象描述创设出第二个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孤苦无告哀怜独坐的形象场景。(离乱女子哀怜独坐)文章来自:爱师网

二、探讨两个形象场景包藏的五幅画图。

请发挥想象,揣摩词人心境,仿照示例样式,用第一人称“我”描述作者构思的图画,再立上标题,然后概括写出离乱女子的悲苦心境。(小组内交流各自描述画面,然后向全班展示。意思对即可)。

示例:第一幅:陋室冷清图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神态),可眼前一片冷冷清清(环境),什么也没有,一股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心情),我坐立不安,彷徨无主,肠痛心碎,伏枕而泣。

——离乱女子若有所失,低声呜咽、泣不成声。

第二幅:秋寒风急图

这天气忽暖忽冷,真叫我难以适应啊。就凭着这三杯两杯的淡酒,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了这寒冷的秋风啊!

——离乱女子疲惫叹息:生活艰难,年老多病,几杯淡酒,何以消愁?

示例:第三幅:旧雁南飞图

我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爱人的消息了!雁儿雁儿……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啊!

——离乱女子茫然痛心:“彼雁”是甜蜜的闲愁,“此雁”是绝望的哀愁。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何其伤心!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第四幅:秋花凋损图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

——离乱女子黯然神伤: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

第五幅:孤窗细雨图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像打在我的心坎里!

——离乱女子孤苦煎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这次第”,怎一个孤苦了得!

三、总结归纳

1.主旨:

本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全词以暮秋景色为衬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抒写了词人在南渡离乱中孤苦无依的生活和极度的精神痛苦。

2.艺术特点

①巧妙运用叠字和词眼,直接抒情。

②铺叙情境意象,间接抒情。

③善用口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指出下列各意象在词中的的象征意义或作用

①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②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③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④酒是“愁”的象征。

⑤秋风渲染了一种愁情。

2.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三杯两盏淡酒”并非实指酒少酒薄)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