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技巧_古诗鉴赏——整体感知与依问作答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总结
古诗鉴赏——整体感知与依问作答

1、整体感知

①理解题目——(哪类题材——思想感情的基本走向)

②知人论世——(用好文后注释——作家、写作背景、风格等)

③内容感知——(写什么—表达什么感情——通过什么写—抒情方式)

④结构章法——(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怎样收结)

(开篇写法:点题、点旨还是写景设境?直入还是起兴?基本情调)

(结尾写法:卒章显志(直接抒情)、写景作结(借景抒情))

范例:

三闾祠

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江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才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首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首联描绘了萧条冷落的意境(总说)。作者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放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由远及近,渐渐收回目光,却看到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具体说明)。面对荒芜寂寥的眼前风物,不禁感慨万千,对屈原痛惜追念的情怀油然而生(表达效果)。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

问: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并采用比喻和对比手法(总说)。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以“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具体说明),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表达效果)。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寻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看”字形象地写出了离别时的酸楚情态(总说)。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具体说明)。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表达效果)。

2、依“问点”作答

对考生的鉴赏要求中,即考查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我们可以称之为“问点”,例如2004年全国卷: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分析“问点”:这道题的“问点”有两个,哪个细节和什么感情。

答题时,就应该紧紧抓住它们去回答,具体指出细节的内容和感情的内容。

请看当年考生的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细节表达了思乡之情。

再对比当年的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