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意思_《要启蒙,不要蒙启》阅读答案

时间:2021-09-30 00:00:00 自我鉴定

《要启蒙,不要蒙启》阅读答案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是吗?

李泽厚:我不欣赏“少儿读经”的做法,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取消读经。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现在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我“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他可以尝试。

②记者:您怎看蒋先生的“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

李:公德私德之分是梁启超提出的。我主张培育宗教性道德,不赞成笼统提倡“读经”。儒家经典中许多道德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四书”、《诗经》《周易》、《礼记》可选读一些,但《尚书》《春秋》也读背吗?《仪礼》、《周官》、《尔雅》也人人必读吗?不必。

我主张读点中国古书,不然我费时费劲写《论语今读》干吗?但反对不分青红皂白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培育旧传统政治体系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从传统文化中可开出现代“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您依然相信并坚持“西体中用”吗?

李:当然。争论关键不在应否提倡传统道德,而在于如何阐释这些道德和应否以此来排斥、反对建立在现代社会性道德,这两种道德有一致处,也有冲突处。我的“两种道德论”是为探求这而提出。

蒋庆先生根本否认现代社会性道德,似乎要回到“君、父、夫”具有绝对权威的的传统道德。三纲六纪是传统道德的核心,“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是严复的名言,看来梁启超、胡适、鲁迅、陈寅恪统统“跟着西方走”,都是蒋先生讨伐的对象。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伦理、利他、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启示,您怎看?

李:我不认同。这希望的实现也许在二十二世纪,不在“当今”。如何解读“中华文化”也颇值探究。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近年思想界认为五四的“激烈反传统”为几十年后的“文化大geming”埋下伏笔。您认同吗?

李:不认同。五四是启蒙,“文革”是“蒙启”,两者在精神上背道而驰。五四激烈反传统是其他文明中少见或没有的,这恰恰与没有强大宗教背景的中国传统有关,是实用理性的中国传统精神的展现。

⑦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非常推重鲁迅。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较流行,您如何看?

李:我喜欢鲁迅。他是文学家,给我以情感力量。

⑧记者: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作为思想家的他呢?

李: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某些人的尖锐嘲讽等常失之偏颇、片面。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警惕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不能以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⑨记者:先生对中国目前文化领域的整体现状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吧,和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我从不敢下“判语”,那句也只是现象描述。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高照,何处人文”?“四星”者: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星。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去找?但我以为不必担忧。中国人多,现在大学生、硕士、博士也多,一百个人文硕士、博士里有三五个愿意做点思想学术,足够了。因为人文也不只是思想学术。

(摘自《李泽厚近年答问录》,有删减)

13.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泽厚先生对倡导的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说是“不反对”,实际上是反对,认为这种做法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没有现实意义。

B.《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根本性的解毒作用。

C.第⑦⑧段这两问属于追问也即非预设性随机提问,目的是把谈话拉到“思想”上来,突出主题。这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常用的手法,使访谈的中心更加突出,不出现游离主题的内容。

D.李泽厚关于鲁迅的谈话,意在肯定和倡导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及对旧事物、旧道德的批判精神,同时又是用来支撑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有力论据。

E.李泽厚先生对中国目前的文化领域的整体现状下了一个简短的判语——“四星高照,何处人文”,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反思与迷茫。

14.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4分)

15.李泽厚先生对待传统文化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是什么?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3、CD

14、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看待读经的问题;第二、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第三、如何看待鲁迅的批判精神问题。(2分)

这些问题是以如何看待读经问题切入,围绕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展开,以鲁迅的观点做结,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递进(或层层深入)关系。(2分)(如答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类的意思也可)。

15、观点: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笼统地“读经”,主张选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学习继承,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等,意思对即可得分)(2分)

意义:防止滋生旧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提倡五四的“启蒙精神”。或:反对奴性道德,批判消解五四批判精神的错误倾向。(意思对即可)(2分)自己是否赞同,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