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当好班主任_在农村学校如何当好班主任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报告

在农村学校如何当好班主任

各位班主任,各位班主任朋友,我在农村小学当班主任,或者作为小学校长陪伴老师们研究班主任工作,不知不觉已有 26 个年头了。我主要的体会有四点:第一,当好农村班主任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价值;第二,当好农村班主任,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第三,当好农村班主任,要善于整合校本的资源;第四,当好农村班主任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成长。



一 、当好农村班主任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工作的价值



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是它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农村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农村走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当好农村班主任,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孩子留级,不让一个孩子厌学,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打好基础,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个班级十个孩子,如果都能成才,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我坚定的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教好农民的孩子,当好农村班主任,提升孩子的生命价值,通过孩子,提高家长的生命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倡新文化,创造新生活,价值也是不可限量的。



探索教育规律,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国乡村教育事业,探索一些规律,是积极有意义的事件。创造出好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价值也是不可限量的。



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相对于党政领导的权利,企业家的金钱,教授博导的学问,实在是一个平凡的角色,作威作福作秀,是落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人生价值应当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获得,班主任正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好岗位。一个好班主任就是教育家,一个好班主任一定拥有幸福的人生。



二、当好农村班主任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仅有爱不够,还要会爱。中国的班主任,最爱孩子,往往也是最不会爱孩子,错误的爱,就变成了害,当好农村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我想重点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班主任工作,要奏响爱的旋律



奏响爱的旋律,我觉得班主任要力求做好三件事:



一是达成被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聚焦



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被呵护的,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也许在陶行知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等先贤们的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爱孩子,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但是懂孩子的问题,似乎远没有解决好。师生关系常常呈现出为你好,受不了的尴尬局面。不是不爱,而是不懂,是不会爱。不会爱,等于没有爱。人的精神生命没有爱,如同人的生理生命没有氧,立刻就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烦恼、焦虑、恐惧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必然导致痛苦、封闭、扭曲甚至疯狂,行知小学把达成被爱,作为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抓手,定期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所关注的焦点就是学生是否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教师的爱。让我爱的学生爱我,是检验是否达成被爱的心理尺度。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感受被爱的能力,强调对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爱,要有珍惜之心,感恩之情,对无意的伤害要学会包容、化解,还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抵制恶意的伤害。



二是引导施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源泉



每个生命都渴望得到爱,那么爱的能量从哪里来呢?行知小学的做法是引导施爱,引导学生去爱同学、爱家长、爱老师,进而去爱国家、爱人类。我们努力让学生懂得施爱不仅是为了让别人快乐幸福,而且是自己获得快乐幸福唯一可靠途径,你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会远离你,不喜欢你,周围爱的能量就回馈不到你身上来,你就得不到爱,你就得不到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最吃亏的还是你,施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是平衡的,我们认为引导施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的着力点,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把这项工作抓好了,文化知识学习全面素质提高,就有了根本保证。



三是启发自爱,让每个生命成为爱的堡垒



行知小学努力启发学生在被爱和施爱中学会自爱。自爱是自信、自尊、自立的情感基础,是感受被爱,积极施爱的心理前提。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太多值得自豪的东西。我们要启发学生至少脱口说出十条自豪的理由,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情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让学生在安全感、光荣感、自豪感中快乐成长,是我们行知小学班主任工作进入了新的境界。



第二,班主任工作要回归爱的本质



班主任要经常检讨自己爱学生的心会不会出现偏差。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对那些逆反不听话的学生,是不是真爱,是不是会爱。自己的爱是不是被分数、名次、被听话、乖巧蒙蔽了眼睛,而远离生命,是不是干了太多舍本逐末的傻事,究竟要看重什么?我们认为回归爱的本质,班主任要努力强化五个观念。



第一个走近生命



走近生命这个近是靠近的近,不是进入的进,我们有一个想法,生命是孩子自己的,教师可以靠近,可以了解,不可以随便闯进去打搅。走近生命就是强调要克服现在教育中满眼是分,目中无人的倾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的终极目标绝不能仅仅是分数意义上的成绩,也不能仅仅是功利意义上的成功,而应当是幸福意义上的成长。成绩、成功应当是快乐成长的副产品,教育一定要让孩子品尝到快乐的滋味,一定要体验到幸福的感觉,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快乐,而且童年就让他快乐,教育的过程就让他快乐,过于强调吃苦,苦吃多了会变成痛苦,要刻苦,而不要痛苦。要教育学生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生命的态度,要学会算大帐,算总帐,既要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又要保护生命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线上。我们当然关注分数高不高,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心情好不好,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不是态度问题,更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心情好,一好百好,就像庄家长势好绿油油的,才能丰收,学生生命状态好,才能健康成长。



第二个观念就是发现潜能



真正走近生命以后,就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潜能,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人的潜能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不是表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表现在那个时候,不是表现在这里,就是表现在那里,人的潜能不仅表现在智力上面,其道德潜能也是不可限量的。人的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北京 22 中孙为刚老师,在 2000 年,教育部师德报告团上报告,使人们一次次地感受到震撼,孙老师从初一教到高三,将重点中学筛选下来的 40 名学生全部送上大学,其中有 22 个人上了清华北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潜力多么不可思议,教育有什么资格给孩子早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呢?无条件永远坚信孩子行,是我们奉行的重要的教育理念。



第三个观念就是要唤起自信



如此巨大的潜能怎么能够把它开发出来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唤起自信,自信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各个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人人尝到成功的甜头,拥有自信,舒展快乐的童颜,班上考第一名的只有一个人,老师如果只关注考前几名的学生,关注拔尖的学生,那些考的不好的孩子总是灰溜溜的,他们无数次被宣判不行,粗心,不认真,久而久之,自信心就会受到损失。教育不能在为社会培养一大批精英的同时,也制造出更大一批的带着失败的心态,走向社会的学生,否则社会将会为此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要让多数人带着阴暗的心理走向社会,成功的人也会觉得不那么安全,不那么美妙,让每一个孩子自信舒展,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第四个观点就是要善待差异



教育必须要解决怎么样让每一个人都拥有自信这个问题,取消了按分数排名次的做法,还取消了百分制,采用了等级制,可是总感觉还是治标不治本,我们认为,根本的问题是要善待差异,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不同,要善待,学校教育往往会格外重视高考那几门学科的分数,那也不错,社会法则适者生存,你不重视就行了吗?问题就出在,如果只用高考这几门课程的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用这个单一的尺子来衡量每一个生命,那么大部分的孩子在这个尺度面前,是要失败的,那种挫败感坏心情往往会导致孩子最后连高考这几门课也很难真正学好。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们要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准备更多的尺度,特别注重评价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进步程度,甚至还专门为某些学生量身订做一些特定的尺度,让孩子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我们要重视每一种成功的价值,我们把语文考一百分跟跳绳得一百分,看的同样重要,有一个考试老自卑的孩子,跳绳上面被全班同学公认是第一名,还在学校运动员上为班级争了光,成了全班学生的英雄,老师引导他们,把这种胜利者的感觉,成功者的心态,移到语文、数学的学习上来,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五个观念就是要引导自选



为每个孩子创设特殊的评价机制,仍然是我们成年人,外加给孩子的,真正地善待差异,是引导自选,是引导孩子对于学习内容、进度、方式进行自主选择。他们自己选择的东西,哪怕是苦的,也会乐此不疲,所以学会赏识一定是最终落实在自主选择的学习机制上,老师呢,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已。



听过许多次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人们可以发现,魏老师总是强调,把民主科学的精神,落实在商量两个字上,在学什么,怎样学上,多和学生商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学生快乐学习的秘诀所在。



第三点,就是我想强调,班主任工作实现爱的达成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达到心灵深处,爱的达成是有规律,有原则可循的,这些规律,道理并不深奥,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些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血液里的东西,正是需要重新认识,并发扬光大的教育智慧。实现爱的达成,我们认为班主任要认真遵循六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尊重,充分尊重人格



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对等的,陶行知先生率先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是对儿童人格的极大尊重,尊重人格,我们特别强调学会倾听、学会请教,蹲下来平视孩子,倾听孩子说话,会让孩子立刻感受到被尊重,那种只说不听,而且规定孩子必须坐好听,不听还要罚站的做法就违背了尊重的原则。孩子身上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许多灵性的东西,我们认为虚心向孩子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承认,以尊重,而且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良好方法,这个时代正是强调成年人要向孩子学习的时代,成年人要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条原则是:相信,高度相信潜能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残疾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要求自己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儿童的生命是值得崇拜的,因为展示在人们面前的生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他的潜力那么大,精神那么旺盛,心底那么纯真,未来是那么美好,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既然要教育学生,就要把他们当成天下最好的学生,为他们感到自豪,怀疑、失望、生气只会使教育者失去相信的力量,失去教育的力量。



第三条原则:理解,深度理解个性



人的生命是千姿百态的,没有两个生命可以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理解。绝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如何理解孩子丰富而复杂的个性呢?我们强调要学会陪伴、学会感激。教师要多多陪伴学生,多与孩子开心的谈话,我们体会到,要让孩子对你说心里话,你得把你心里的话先说出来,说给孩子听,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用心陪伴,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纸条而已,陪伴关键是珍惜每一次在一起的时间,并且使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愉快,不能抱怨你为学生付出了多少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学生,使自己拥有了第二个童年,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一个人一生有两次成长的黄金时光,一是自己的童年,二是陪伴孩子的童年。我们觉得陪伴儿童一起成长,是儿童为我们创造的成长良机。带着这一份感激的心去面对儿童,往往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沟通。



第四条原则,激励,热情激励优点



当教师与孩子心灵相同的时候,就能看清孩子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激励,热情地激励,激励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本性的需求,有一句话叫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是传统的观念,我们的观点是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激励学生我们强调,学会发觉、学会分享,有人说孩子没有优点,其实只要学会发觉,就一定会发现孩子潜在的优点,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明显的优点,有的时候不一定去激励他,我们常常倒是要期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寻找、发觉优点,闪光点,加以热情地激励。现在一谈到激励就是表扬,就是竖大拇指,考得好肯德基,考得不好皮带炒肉丝。其实最好的激励是学会分享,激励的诀窍不是要讲你怎么,而是要说我怎么,要让孩子看到,因为他的进步,因为他的表现好,教师很快乐,这样孩子就会受到最大的激励。



第五条原则:包容,耐心包容特点



习惯上人们看待孩子,往往不是优点就是缺点,不是表扬批评,不是表扬、奖励、就是批评、惩罚,这是太绝对化了,其实孩子们的表现大多数是中间状态,这个中间状态需要教师关注的优点、缺点大概不会超过10%,要接纳、再接纳,要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孩子的求知、成长,成为自发的内在的需要,而不是靠表扬或者批评带来的外在强化。教师每刻每时都要关注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学生,而大多数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不一定激励,更不轻易批评,更多的是包容,看到就完了,看到就行了,不要再干预了,不要再用表扬、惩罚、批评干预他,更多的时候让孩子处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中,要学会反思、学会等待。对待孩子的行为,首先不要抱怨,不要指责,不要问你怎么了,而要问我怎么了,是不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差错,或者孩子的行为表现恰恰是与时俱进的,而教师落后了,教师的观念陈旧了,这样反思一下,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我觉得要引起孩子重复犯错误,要学会等待,教师最大的错是不许学生出错,导致学生最大的缺点,是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孩子有很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孩子小时候说话含混不清,长大以后,个个都能说出清晰的口语,不用着急,孩子小时候走路歪歪倒倒,也不要着急,将来会有矫健的身影,要学会等待。



第六条原则是提醒,友情提醒缺点



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个激励学生绝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胆地批评惩罚,赏识可以是批评惩罚更有力量,更有效果,但是我们不把批评这个词作为原则加以强化,因为批评太让人心惊胆战了,孩子被批评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用提醒这个词,提醒是中国文化里面很有韵味的一个词,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做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友情提醒我们要强调,学会批评,学会分担,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这样可以这样来表达我们的批评,比如说,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说太好了,还可以更好,用这样的心态和语气去表达你的批评,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批评的时候讲究一点幽默是个好办法,其实孩子不怕训斥,惩罚,怕的是感动幽默,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况下,孩子犯错误,考分低了,考低分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真诚地安慰孩子,为他们分担痛苦,不能在伤口上洒盐,雪上加霜,这叫够朋友。



现在行知小学的教师,面对淘气的孩子,面对考分低的孩子,第一个反应已经不是生气,而是心疼。提醒不能太多,相当于激励的10%就够了,激励的比例要远远大于提醒,暖空气的实力要远远大于冷空气,冷空气偶尔吹一下,可以让人清醒,吹多了,孩子柔弱的心灵就会收缩,成长的步伐就会受阻。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首振聋发聩的诗,糊涂的先生,“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学生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你说瓦特晕、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若信你的话,哪儿来火轮,哪儿来电灯,哪儿来微积分。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班主任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走出爱的误区,回归爱的本质,实现爱的达成,奏响爱的旋律,做好农村班主任工作,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