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学院]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时间:2021-09-30 00:00:00 工作报告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1

读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当时实际年龄尚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坚决去农村接受磨练,经受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然后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吃苦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勇敢选择。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从一开始就做好吃苦的准备,主动去接受挑战,接受磨砺。作为一名选调生,习惯了城市中繁华,刚到基层,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适应,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段时光将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基层、什么是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曾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度的改善,即便相对于繁华喧嚣的城市,基层的生活相对艰苦一点,但是与习近平总书记70、80年代在基层的生活条件相比,真的不算什么。每一代人和每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但是“吃苦”的精神是一样的,我们青年一代,我们选调生,一定要敢于发扬这种不怕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让“苦”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亮丽底色!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2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读本,生动诠释了作为一个青年人,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朴实的信念崇高的信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往往身在崇山峻岭,却是梦寐红火都市。当脚下的泥巴缠满了裤腿,山上的露水弄湿了才买的新衣,不免心生怨气。基层工作诸多困苦,唯一能支撑的就是朴实的信念。走村入户,耸入云端的山路在我们眼中难以到达,但却是山顶居民的日常必经之路,以将心比心的态度“褪去书生气,染上泥土香”。

笃信好学,心比天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组织、攻坚扶贫开发,基层党员干部要以饱满的学识,深刻的见解为扶贫攻坚战进言献策。如今,扶贫开发领域不断有高新技术的涌入,电子商务、太阳能、风电等等,当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和落后的知识储量相矛盾时,就需要我们重拾“书本”,从各个渠道获得知识。

坚定信仰,砥砺奋进。2016年1月,寒气中透着暖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对重庆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将总书记的指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工作中的实干家。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懈努力、不断改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定不移地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3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颇有感慨,这本书讲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少年时代上山下乡,在黄土高原的小山村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扎根基层的历练的故事。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总书记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没有沉沦迷惘,而是振奋精神确立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和执着,和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了一体。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理想信念缺失的人势必会被社会大流所淘汰,埋没在众人中碌碌无为;而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则会铆足精神,越战越勇,在信念的支撑下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更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对党员干部的重点要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的奋斗,成为中国人民从落后挨打到翻身做主人再到富强起来的强大动力,也由此成为我们党百年历程中最可贵的红色基因。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篇章,我们走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更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不断进取,并将总书记精神升华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在逆境和诱惑面前坚定自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身。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自刊发以来,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近日,在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中,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我受益匪浅、倍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党的领袖,但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知青。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继承和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笃定信仰、远见卓识、历史担当,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坚定信仰信念的领航灯塔;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曲折经历和困苦环境中的百折不挠,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目标坚定、心系人民的精神品质;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历程,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紧跟新形势、深化改革的责任担当,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直面挑战、敢闯敢干的精神风貌。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之后,我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同时,我们也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学习他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让每一位共产党员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今后,我要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坚定方向,提高政治站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贯彻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345”发展战略、“12345”工作部署和团省委提出的目标任务,严格按照党的群团工作总体要求,把握“改革创新和三基建设”两项根本,立足“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两个服务,坚持五点启示,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振兴崛起,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新临汾的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必须深刻认识到做好团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共青团由党缔造而生,任何时候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特别是在这次共青团改革中,临汾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省市委的坚强领导。实践证明,按照党的要求做好青年群众工作,是我市共青团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蓬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相结合,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狠抓落实,既要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起点和源头,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又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努力践行好干部标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同时,与在全市各级团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让每一个党员、每一位团干部都能够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紧跟形势,坚持思想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是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最鲜明、最集中的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作为思想引领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青年之家和青年之声等线上线下的多种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团干部、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引导广大青年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从而不断提升广大青年的思想修养。

围绕中心,全面助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奋斗之路、是前进之路,全市各级团组织也要通过实施青春建功行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奋发有为勇担当,积极作为讲奉献,为家乡临汾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经历孕育了他宽厚敦实的优良品质和滴水穿石般的至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多层级、多系统、多领域的实践历练和长期积淀成就了他非同凡响的伟人气魄和领袖风范。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团结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扎根生活,积极干事创业,为临汾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为我们展现了一份丰满、立体的党的领袖形象,在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人格魅力的同时,要形成和保持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整体性、实践性、持续性绝对忠诚,凝聚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临汾振兴崛而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5

习近平从陕北梁家河的山村里一步一步走过来,经历了各个层次的领导实践,在各个岗位上都扎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今天,他带领我们这个百年大党进行着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我们古老的东方智慧能够走上世界舞台大发光彩。为什么十八大以来短短的五年,习近平作为党的领袖治国理政能够取得这样的佳绩?这就必然联系到他在陕北的七年知青生活。

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体会,我别的不打算多说,只说一下陕北的苦。苦也是方方面面的,我们集中说一个字“吃”。吃是一个简单的字,一个“口”一个“乞”,对于当年的陕北人来说,那真是拿口在乞讨。那时候,陕北人见面说“吃上吃不上?”“能吃上吗?”“你吃上救济了吗?”,还有的说“哪里去寻吃的?”在我们插队那几年里,一个“吃”就把老百姓给制住了,就是饿肚子,这一点习近平也说了。那个时候的陕北老百姓,你问他梦想是什么,他会说:“我的梦就是能够随便吃上馍馍,这就是梦,这就美的不得了了。”我们1969年去的时候,基本上见不到粮食,起码半年没有粮食。现在说起来,很多人不相信。我跟我儿子讲,我儿子都不相信,说“怎么可能?”

还有一个,陕北人常说叫“受苦人”。谁不愿意当享福人,咋说叫“受苦人”呢?要是叫“享福人”不就不受这个苦了吗?叫“受苦人”,说明当时陕北的“苦”是深入骨髓的,是让人绝望的,是老百姓都觉得命中如此的。这就是当年的陕北,就是历史的真实。

就是这样一个陕北,敞开博大的胸怀接待了我们这一批北京知青。陕北生活、陕北人民给我们北京知青的这种教育,是无声的。经过这样的环境磨炼,你说我们作为知青会怎样去对待陕北?更何况像习近平,他在那一直待了七年。最后知青基本快走完了,90%多都走了。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当梁家河就剩他一个知青的时候,那应该说很孤独、很苦闷了。其实不是这样。窑洞里来了好多人――晚上到这儿来跟他聊天的,跟他讨论事情的,跟他学习的,听他说书的,人多得厉害。陕北人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十八大闭幕那天我刚好在延川,从农村到县上全是挂的党旗。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会见中外记者,延川老百姓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翘首以待。后来习近平出来讲话了,老百姓说:“可不敢说错话。咱慢慢的,可不敢把话说错了。”这就是陕北的老百姓,他们那颗心都是和习近平连在一起的,都把习近平看成是“自家人”。

青春的磨砺,陕北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党的领袖,得益于艰苦环境的造就,更多是他苦心立志的奋斗结果。他干实事、做大事、闯新路,谋定而后动,知行合一。这样的领导素质,在梁家河的实践中就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关键是,他的好学深思,他的多谋善断,他的善谋善为,几十年下来使他积累了丰厚的政治经验。十八大以来,他勇挑历史重担,带领全党纠正时弊,把我们党和国家沉积了多年的问题,用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和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一个一个加以解决,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历史让我们选择习近平作为党的领袖,是造化,是使命使然。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6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发行几天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首先我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出版,是中央党校及中央党校出版社向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奉献上的沉甸甸的礼物,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进一步树立核心意识。梁家河的七年艰苦生活,磨练了青年习近平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使他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培育了同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把“为人民办实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本书通过还原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的历史,让广大读者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自于人民,是在浓郁革命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导人,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导人,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从而更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地位和权威。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看齐意识。通过这本书,人们看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看到了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看到了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看到了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这些都是广大读者干事创业、学习生活的榜样和典范,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三是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立意高远。学习领会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把弄清“是什么”同弄清“为什么”结合起来,从而把握精髓、抓住根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历史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论等。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能够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我认为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选题视角独特。本书选择习近平总书记人生一个最重要的起点,即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的知青岁月。这是一个年轻人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从北京大都市走到西北一个偏远的农村,从一个学生娃变成一个农民的过程,在成千上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的一员,这个淬炼使他得到了“获益终生的东西”,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他后来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内容丰富真实。全书共30余万字,配有76幅珍贵历史图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翔实,从不同角度形象逼真地再现和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间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历程。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青年习近平从刚进村时的迷惘、彷徨到离开梁家河时的目标坚定、充满自信。其中,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当了村支书后,他带领群众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办磨坊、打淤地坝等,刻画出一个生动的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在书稿结集出版前,出版社经过了严格报批和审定程序,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

三是文风生动朴实。本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画面感很强。书中保留了大量的口语和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语言朴实生动。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经历故事都栩栩如生,可读性强,感染力强。比如书中说到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说到“吃生肉”和“吃白米饭”的故事,说到“煤油灯下读书”,等等,都让人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出版界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近年来,主题出版作为出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主题出版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其中的代表。下一步,出版界要认真总结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编辑出版经验,进一步发挥主题出版作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一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对出版界来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既是政治要求也是工作要求,必须切实体现在思想上、行动上。

二是继续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传阐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出版界的中心工作。要根据中央的部署和总局的要求,继续做好相关重点图书的出版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阐释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是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迎接十九大、宣传十九大、贯彻十九大是目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当前的头等大事。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目标,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主题出版物。

四是积极做好优秀主题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和展示展销工作。优秀出版物只有占领市场、走进读者,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各出版社要按照总局要求,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用好书店书城、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屋、国际国内书展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优秀主题图书,积极打造主旋律出版物发行的热点和亮点,进一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7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从延安到陕北,进而到全中国,人民群众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讴歌的是从延安走出来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人民领袖再次从延安应运而生。这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习近平总书记是在老一辈革命家培养下、在共和国旗帜下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是从延安农村一线党支部书记岗位起步、一步步扎实历练成长起来的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这是他人生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前夕,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也是我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读本。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姊妹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告诉世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是如何治国理政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则告诉世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袖是如何从最基层一步步历练而成、脱颖而出的。这两部书共同见证了,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领导核心,成为深受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一,从务实精神到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讲过的一句话,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短短不到五年时间里使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担当精神和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

“实干兴邦”,是贯通古今的治国理政成功之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的七年历练直到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成长成熟之道。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出真知。邓小平同志也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在梁家河艰苦岁月里,许多同来的知青陆陆续续都走了,唯独习近平留了下来。不仅留下了人,更留下了心,成为延安人的真正一员,并决心把这里作为自己人生历练的起点。这既是看似普普通通的人生选择,又是非同寻常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正是这样从平凡的起点开始,走上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并把自己的一切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根本利益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品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为什么能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能够言必信、行必果,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赢得人民信赖。答案就在这里。

第二,从让老乡过上好日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讲的一句赢得好评如潮的话。在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发表的“7·26”重要讲话里,他再次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自梁家河插队时起,就把这一奋斗目标和神圣使命牢记在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什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问题,践行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

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在梁家河共同生活过的人这样评价:“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他“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梁家河的乡亲们这样评价:“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习近平担任支部书记后办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搞起了沼气,给乡亲们解决了生火做饭的问题。给梁家河的乡亲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带领全村老少一起修淤泥坝,增加了耕地,增加了粮食。梁家河的乡亲这样评价习近平:“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这是来自百姓的最高赞誉。

在革命年代,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和平年代,得人心者治天下。“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能够成为党中央的坚强核心,能够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拥戴的领袖,就是因为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展现了取信于民的巨大威力。

第三,从爱民情怀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梁家河往事,曾经深情地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他还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这就是从延安这片黄土高原中走出来的人民领袖的人生格局。

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宁德,以至后来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最终当选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民情怀带到哪里。在正定,一句“我爱自己的第二故乡”至今温暖人心、振奋人心。在宁德,一句“弱鸟如何先飞”的鸿鹄之志,至今激励着福建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浙江,“八八战略”穿越时空,经受了实践检验,至今成为浙江人民在“两个一百年”新征程上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及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并作出了包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这正是人民情怀的优势,也是人民情怀的智慧。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8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学习贯彻中 ,平陆县委组织部精心打造“党校课堂”、“流动课堂”、“书记课堂”、“空中党课”,“四轮驱动”大马力推进,确保学习全覆盖、无死角、得实效。

第一轮“党校课堂”专题轮训驱动学:结合正在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纳入学习范围,由党校教授进行现场讲述,培训中,设专题分组交流研讨;培训结束时,围绕学习情况撰写学习心得,现场分享。

第二轮“流动课堂”送课上门驱动学:组建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为有困难、有特殊需求的党员开展送课进门活动,特别是针对身体状况不佳、年龄较大的党员,由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送课。

第三轮“书记课堂”面对面交流驱动学:各级党组织书记率先垂范,深入所在支部和包联支部组织开展学习交流研讨,每名党员对照习总书记历练成长经历和艰苦奋斗精神,讲认识、谈体会,摆问题、查不足,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补钙”和“加油”。

第四轮“空中党课”随时随地驱动学:依托平陆党建网、平陆党建APP、平陆新闻报刊、远教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内容及时推送,打破广大党员干部受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习交流更便捷、更活跃。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9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一段话,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时,脑海里总是闪过他在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活:吃玉米团子、冬天赤脚打井、修河坝、修沼气池、以及读书“有瘾”的好习惯,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这一幕:1975年习近平总书记去读大学,全社的人都出来送他,其中还有一位腿脚有疾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送的不只是相处七年的知识青年,而是亲人,是朋友。从榜样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会以下三点:

一要学会吃“玉米团子”。当代大学生村官要践行“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理念,到基层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做贡献。

二要练就在天寒地冻的淤泥里赤脚打井的毅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学生村官想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所作为,必须练就强大的抗压本领,不光是身体上的压力,还有心理上的压力。拥有钢铁般的毅力,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村民脱贫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要学会像修河坝造良田、修沼气池一样地踏实做事,养成求知若渴的好习惯。“群众利益无小事”,要从普通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工作的得失。真心实意为民众的切身利益考虑,我们大学生村官更应该积极主动学习,自我革新,自我净化,了解村情民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如期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标看齐,方能补齐自身“短板”。在条件艰巨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新时期的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奋斗,没有理由不追寻自己当村官的初心,在基层一线坚守初心,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组工干部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10

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从插队时期一边放羊一边背字典,到知青时期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再到担任县委书记骑自行车下乡了解民情民意,这些看似普通,实则伟大的故事,都为习总书记当好大国领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的党员干部,不防多向年轻时的习总书记学习。

放羊背书,用知识武装大脑。习总书记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充分利用起了在农村七年的时光,打下了很多知识的基础。现在的习总书记常常提醒人们,现在条件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放在心上,党员干部更应如此,用知识来武装大脑。

发展沼气,用行动解决困难。在梁家河村时,看着村民冬天拉煤辛苦,自费去四川考察沼气池建造。那时延安没通火车,坐了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车辗转到四川。回村后,他建好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感受沼气的好处和方便。几个月后,村民们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烧饭照明时,都夸这个后生“有知识、点子多”。到1975年,习近平领着村民建起了几十口沼气池,解决了村民烧饭、照明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的困难,这正是一个合格党员的高贵品质所在。

骑车百里,用真情收集民意。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看到老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里很着急,内心有一股激情、一种志向,想尽快改变这种面貌。于是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从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

习总书记常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多看书、多学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常下基层、了解民意,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困难。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感悟10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4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座谈会讲话稿2篇乡镇街道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情况汇报6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情况汇报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