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友人关系】日本友人高见邦雄中国植树14载先进事迹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在中国大同的黄土高原上,每年春夏,都能见到一位来此植树的日本人友人。爱思范文23http://fanwen.is97.com他每年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植树,其余的时间回国内为植树筹款,至今已坚持了14年。这位日本友人,就是高见邦雄。

高见邦雄个子不高,脸、脖子和胳膊晒得黑黑的,稍显蓬乱的头发,如果不是那副眼镜,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位来自黄土高原的农民。

高见邦雄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而他本人却是毛泽东的崇拜者,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一年,即1971年,就曾作为日中友好代表团的一员来过中国,次后成了中国的常客。1992年,他参与创建了非营利的国际性民间组织——绿色地球网络(简称gen),并任大同事务所的负责人。

“绿色地球网络”是日本人发起的国际性民间组织,宗旨是“保护环境无国界”,致力于超越国界的民众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现有个人会员600多人,团体会员近30个。他们开展的植树活动受到多方高度评价:2001年获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2002年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颁发的“保卫母亲河行动国际合作奖”;大同市政府颁发的“环境绿化奖”;创建优美环境大阪府民会议颁发的“大阪环境奖·大奖”;2003年获朝日新闻社颁发的“走向明天环境奖”等。日本前首相小渊(已故)1999年通过nhk电视频道的专题节目,看到了“绿色地球网络”在中国的植树活动,在接见高见及其同事时给予热情鼓励,并表示要给予资金支持。

高见坦言曾经说过,在大同植树,真正耗时费心的是筹措资金,这方面需要投入70%的时间和精力。高见到处奔走化缘,但反应不太理想。在日本有人问他:“你没病吧?为什么要从水泥森林的大阪跑到绿树成阴的中国去种树?”持这种观点的日本人,大多只去过中国沿海大城市,他们误以为中国已经很富裕了,而日本经济还不景气,日本没有必要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了。高见提出帮助大同的小学校建设果树园,以创收支援教育的设想,赞助方也曾提出疑问:“建果树园种杏树与保护环境有什么关系?”高见解释说:“该地区环境的破坏与生活贫困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不能自立,环境也不会得到改善。为了阻止这种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绿化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绿化不以阻止这种恶性循环为目的,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截至2004年,“绿色地球网络”累计争取到了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等提供的绿化资金2000多万元。

1992年1月,高见邦雄和他的同事第二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希望帮助中国植树绿化。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为他们把植树地点选在大同市的浑源县。

浑源县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把树种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然而更难的,却是不被当地人理解。他刚到浑源县的时候,当地的农民叫他“日本鬼子”,对“帮忙植树”更是猜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农民的猜疑逐渐化为友谊。用他本人的话说,是从“面队面”到“肩并肩”。

对于植树,高见邦雄是外行,但他带来了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有搞植物的,有搞水的,有研究土壤的……他们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确定适宜的树苗和种植方法。高见邦雄是个直性子,在遇到不同意见时,他总是据理力争、坚持己见,为此常跟当地领导争得面红耳赤。

14年来,高见邦雄共组织了2000多人次到大同植树,年纪最小的才一岁半,最长者84岁;14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大同的7个县4个区,种植面积达4500公顷,总计1500多万棵树,许多光突秃的破岭批上了绿装;14年来,他们平均每年捐赠资金100万到200万人民币,累计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为了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高见邦雄他们在种植杨树、槐树的同时,尽量多种杏、桃等植经济树种,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卖钱。浑源县吴城乡的农民通过种植仁用杏,收入比种植谷子、荞麦大大增长,效益好的地方增加了10倍的收入,最少的也增加了四五倍,人均收入由以前的300多元增长到1000多元。2000年,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目前已经有20多个大学生了。种果树改变了过去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

日本友人高见邦雄中国植树14载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