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当前腐败犯罪新特点、成因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对策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各级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判腐败犯罪案件,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爱思范文23http://fanwen.is97.com

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腐败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存在复杂原因,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当前腐败犯罪的新特点

(一)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为主,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近年来,人民法院审判的腐败犯罪主要集中在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三类案件上。这三类案件,占贪污贿赂犯罪总数的95%,且涉案数额呈上升趋势,已由原来的数万元、数十万元发展到数百万元、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某省建行某支行行长周某、刘某贪污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元。

(二)腐败呈现出团伙性特点。当前的腐败犯罪在很大数量上不再仅限于孤立的个人行为,多人贪污、受贿的案件是目前腐败犯罪的又一鲜明特点。陕西的“宝马彩票案”,杨某为了取得彩票承销权向多人行贿,仅起诉到中级法院作一审的大案就有6件。这类案件表明,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犯罪分子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形成腐败群体,往往是查处一案带出一串。

(三)腐败犯罪既在某些行业领域多发易发,又向一些社会部门和领域渗透。从审判实践看,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主要集中在金融、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产权交易、大宗物 资采购、保险等行业领域,以及一些涉及行政审批、资金安排、监督管理、人事任用等关键岗位。其中,随着国内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项目大工程随之增多,而工程建设中腐败犯罪发案非常高,以至于有了“大楼盖起来,官员倒下去”、“修成一条公路,倒下一批干部”的形象说法和大大小小的“豆腐渣工程”。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利用改制侵吞和损害国有财产的犯罪比较突出,且数额巨大;腐败犯罪还延伸到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部门。从2005年5月到2006年1月,某省医疗卫生系统在专项治理商业贿赂活动中,有38所医院院长、副院长在内的129人被依法查处,其中仅某市第一医院涉案金额就达800多万元。

(四)涉案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厅局级、县处组人数增多,干部年龄趋于年轻化。据统计,2003到2005年间,厅局级县处级干部腐败犯罪的人数持续上升,2004年比2003年上升34%,2005年比2004年上升了151%。此外,腐败犯罪主体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省某农业银行会计宋某贪污240万,挪用公款80万,被判处无期徒刑,犯罪时不满28岁。

(五)一些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甚至情人等身边人共同作案现象普遍。领导干部的腐败犯罪中,其配偶、子女甚至情人等“身边人”参与作案现象比较普遍。李嘉廷、刘方仁等人收受贿赂都是“单独或者伙同”其配偶、儿子、儿媳甚至情人实施的。这些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利用其特殊的身份,通过为他人批条子、揽项目、提官职等,从中大肆收受钱财,败露后往往还转移赃款,隐瞒真相,为腐败分子推卸责任。

二、当前腐败犯罪的成因

从调研情况看,滋长腐败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蜕化变质,权力观发生扭曲,是腐败犯罪的思想根源。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西方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用他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腐蚀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发生扭曲,滋长了金钱至上、沉湎于低级趣味,导致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制度不够健全、机制存在缺陷,为腐败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一些制度和机制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不规范,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对权力的分解和科学配置缺乏相应的措施及内在约束机制,给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爱思范文http://fanwen.is9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