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浠水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2019年1月5日在浠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付 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一心三区”①战略部署,紧扣“六个三”②战略举措,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克难攻坚,较好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预计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盘点2018年,困难始料未及,效果好于预期,“一心三区”建设亮点纷呈。

以秀美“一心”为中心,我们克难攻坚、众志成城,2个月时间,完成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黄黄高铁项目的征迁任务,全面启动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47个,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16个项目全面完工,程湖公园、一河两岸回迁房启动建设,月湖生态公园、杂技馆对外开放,展现了“浠水新形象”。

以临港新型工业区为主战场,我们扩大开放、筑巢引凤,成功招引投资23亿元的新明珠绿色建材项目,半年时间投资3.6亿元完成一期升级改造,建成生产线3条,创税收过千万元。主动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③,散花跨江合作稳步推进,南国诗都等一批项目签约,诠释了“浠水新魅力”。

以北部生态农业区为支撑,我们借力发力、争先创优,投资8.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实施水利补短板工程26处,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主体393家。全省秋冬播农业生产现场会、全市农业产业化暨产业扶贫推进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我县召开,刷新了“浠水新成效”。

以东部生态旅游区为重点,我们一线串珠、全域开花,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投资10亿元,建设交通项目36个,建成“四好农村公路”700公里,贯通万顺火龙果等产业基地56个,连接休闲观光旅游景点42个,打造了美丽公路经济带,全年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人民日报等12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扩大了“浠水新影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这一年,我们抓重点、攻难点,攻坚成效不断显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积极化解不良贷款;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投资公司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稳步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债务管理全面规范,全县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政策,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80%,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两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7亿元,实现71个贫困村出列,35914户11208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66%。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浠水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④,关停整改“散乱污”企业34家,拆除规范码头25处,岸线复绿近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雷霆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关停不达标畜禽养殖场,实施减排项目51个,全县空气优良率达85.3%。落实河湖库长制,开展重点河湖库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强力实施河道黄砂限时限量开采,完成3669亩的退垸还湖任务。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⑤,精准灭荒造林2.85万亩,“厕所革命”超额完成市定年度目标任务,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2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绿色乡村25个。

这一年,我们优存量、扩增量,发展后劲不断夯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元至11月份,全县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61亿元,32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28.3亿元;8个市“双百”项目全面开工,市民之家等6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S235、裴麻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招商项目114个,协议投资总额17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3个、新投产项目15个。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扎实做好“两月一单”⑥,发放企业贷款6.32亿元、“过桥贷”1.55亿元;开展专项招聘活动19场、为企业招聘员工4132人,新增民营企业959家。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深化“千企联百校”,建设省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4项,46家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90件,转化科技成果11项。湖北津驰、恒标塑业荣获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冠亚军,成功举办我县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全县高新企业达到3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新增五类市场主体6457家、“个转企”87家。

这一年,我们育产业、促转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3个,发展猕猴桃6770亩、油茶7.6万亩、葛根2.2万亩、名优特水产10万亩;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引导135名浠水籍能人回乡创业;累计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251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54件,新增“三品一标”3个,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元至11月份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46.72亿元,增长12.26%。着力推进工业倍增。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提前关停福瑞德和三江化工,为企业综合减负1.6亿元;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完成技改投入14.32亿元,实现新进规企业8家、税收过千万企业6家;启动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7.2万平方米,新引进工业项目34个,落户投产项目19个;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天雄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湖北名牌”,汽车零部件和生态陶瓷被确定为全省百个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三产提速。编制完成《浠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东部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规划》,三角山4A景区通过整改验收;创建五星级渔家乐1家,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家;成功申报全省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444家,巴河莲藕荣获全市地标优品博览会金奖。

这一年,我们惠民生、聚民心,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开展城管“百日会战”等专项整治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85万平方米,城北大市场多年无序经营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新建集贸市场3个、城市公厕7座,新增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绿色围挡和文化墙4132米。443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城乡低保标准、特困对象供养标准不断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足额发放;解决7785户、1868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改扩建福利院4家,改造棚户区2368套、农村危房1100户,建设公租房943套;新增就业13231人、再就业3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3%以内。归集住房公积金3.52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2.32亿元。综合医改逐步深化,城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中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三位,教育振兴成效初显,经验在全市推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建成村级文化广场352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次。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提高15%;社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86%、49%。编制完成《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客运车辆实现动态监控全覆盖,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控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有序推进城乡社区试点改革。扎实开展平安浠水建设,顺利通过“七五”普法中期验收,高质量完成“一标三实”工作,公安派出所改革、辅警正规化管理改革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一感两度两率”大幅提升。

这一年,我们强效能、优环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强化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要求,扎实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强力整治“四风”,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地税机构合并,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调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74项,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三级联通,5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覆盖”,公布实施“一次办好”事项139项。完成省委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初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严格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42件、政协委员提案339件。密切联系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科协、侨联等群团组织。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老龄、保密、档案、烟草、气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2018年,浠水的发展备受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注。9月7日,省委书记蒋超良同志深入我县调研非贫困县精准脱贫、教育、扫黑除恶等工作,对浠水的发展给予肯定,寄予厚望。全省、全市14个专项会议先后在我县召开,极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的信心,激发了干部群众的斗志。一年来,在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奋勇拼搏下,我们办成了一批事关全局、有利长远的大事,办好了一批顺应民意、惠泽百姓的实事,办结了一批挑战性强、复杂艰巨的难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浠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浠水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新形势,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浠水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质效不高,传统产业发展不足,新兴产业支撑不够,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瓶颈仍然偏紧,财政可持续增收基础不牢,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综合环境有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环境治理、安全生产、医疗、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面临不少难题;少数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工作方法和思维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将正视问题,逐一解决,努力达到群众的期盼和要求。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更是加快“一心三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看到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以稳应变;更要看到区域发展百舸争流、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以稳促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浠水的发展正迎来潜力集中释放、动力持续增强、活力竞相迸发的机遇交汇期,“一心三区”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心齐劲足的干事氛围越来越浓厚,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越来越接近。只要我们坚定目标引领、树立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注重稳扎稳打,乘势而上、一往无前,就一定能够开创浠水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201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落实“六稳”⑧工作部署,以打赢三大攻坚战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省高质量发展评价与考核办法为指挥棒,做优发展环境,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一心三区”建设,努力打造市域核心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省市下达的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绿色发展高质量,强化一心三区新引领

树牢绿色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建立健全生态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推动绿色发展责任,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空间容量等因素,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全面实施《浠水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把生态环境变成发展环境、山水资源变成经济资源、绿色理念变成绿色产业,推进高质量的绿色发展。

构建绿色格局。将绿色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穿全县经济发展的始终,用生态保护格局推动绿色发展格局。擦亮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金字招牌,以生态建设区为支撑、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构建“两屏三廊四支点”⑨的生态保护格局。围绕“一心三区”发展战略,以“五城同创”为目标,大力实施《浠水县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生态绿色、宜居宜业城镇,打造秀美“一心”;依托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加强开放合作,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沿江生态科技城;以北部生态农业区为支撑,整合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实现融合发展,争创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以东部生态旅游区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以观光休闲游、人文生态游为核心的旅游品牌,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提升绿色实力。坚持以绿色项目扩大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理念谋实项目。注重政策研究,紧跟政策导向,重点对接大别山振兴发展、临空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补短板十大工程,精心谋实一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围绕绿色格局争取项目。按照我县14个谋划专项⑩,结合全县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格局,对内挖潜、主动出击、全面争取,力争更多的项目进笼子、可落地、快实施,力争全年完成争资70亿元。围绕绿色发展推进项目。按照月有开工、季有竣工、年有投产的要求,完善考核细则,落实协调机制,强化跟踪督导,以强有力的调度,推进项目建设。围绕绿色实力充实项目。抓实项目储备库、项目建设库建设,提高项目转化率,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聚焦脱贫攻坚高质量,迈上全面小康新台阶

夯实脱贫攻坚责任。面对今年26个贫困村出列、11586户22863人稳定脱贫,实现全县整体脱贫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勇承重担,尽锐出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严格落实“五个一批”政策,全面完成贫困村“十有工程”。坚持领导向一线集结、人员向一线驻扎、重心向一线聚焦、资源向一线倾斜,咬定决战目标,压实决战责任,以攻城拔寨的态势、舍我其谁的气魄,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硬仗,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发力脱贫攻坚短板。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大小项目齐力发展,提高产业扶贫覆盖率。深入实施产业推进行动,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长短协调发展原则,以猕猴桃、葛根、油茶、名优特水产等现代农业为主导,加快完善发展规划,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做大产业规模。发展瓜蒌、食用菌等前景好、见效快的产业,力争全县发展瓜蒌1万亩,带动贫困户1000户;加快村级“扶贫车间”?建设,充分利用关停畜禽养殖场和闲置资产,发展食用菌、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特色扶贫产业,形成“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措施,全方位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典型引路,逐步消除精神贫困。积极培育村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重点支持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市场主体。规范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跟踪问效,确保发挥最大效益。统筹推进贫困村、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危房改造“清零”任务,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胜局。

(三)聚焦转型发展高质量,增强工业倍增新引擎

坚持招商引资重质效。坚持全域招商、工业为先原则,突出税收导向、环保门槛、科技含量,严格落实“三表一图”?,着力提升招商质效。创新招商方式,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链招商,借助科技人才招商,实施重资产招商,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中介招商,推动招商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按照信息变意向、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工地、工地变工厂的要求,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完善招商考核机制,将项目的落户、开工、投产全过程纳入考核内容,确保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力争新引进各类项目8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当年项目资金到位率达到45%。

强化企业发展重培育。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扎实推进工业倍增,做大总量、做强增量、做优存量。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服务机制,落实“一企一策”,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实施隐形冠军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争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深耕细分市场,“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领军行业。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设立县域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出台个性化扶持政策,引进一批产业链项目,全力培育汽车零部件、生态陶瓷等支柱型产业集群。

推进腾笼换鸟重转型。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尊重历史、统筹兼顾、依法依规、分类推进原则,以存量引增量,低效换高端,促进资源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集约用地原则,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承租、增资扩能实现低效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加大“僵尸企业”处理力度,支持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坚持依法依规,通过集中清理、依法处置,倒逼落后和低效企业转型发展。探索建立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单位排放产出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制度,配套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措施。综合利用闲置资源,开展腾笼换鸟招商推介,力争闲置资产盘活率达到80%以上。

(四)聚焦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北部生态农业区为重点,强力推进现代农业“410”工程,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粮油作物产业带,大力创建水稻、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加快发展油茶产业,形成全产业链条。发展水产品养殖产业带,有序推进胖头鱼、南美白对虾等特色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争创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发展畜禽健康养殖产业带,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建设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合理布局畜牧产业,打造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牧场”10家。发展林特产品产业带,充分挖掘山林、岗地资源,重点推进猕猴桃高端品牌化,葛根、玉竹等产业规模化,辐射带动全县林果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带,规划建设农特产品加工、招商、交易、物流综合体,引进和培育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60亿元。

提升三产融合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全域发展,依托“三乡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商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20家。加快开发曹畈温泉,打造油菜花等旅游观光带,发展一批集产业发展、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乡土民俗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和品牌资源优势,策划旅游线路,创新旅游产品,做大旅游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绿色品牌创建工程,发展“三品一标”3个,支持14个地标优品产业化发展,做实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大设施农用地管控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做法,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生态整治三年行动,打造优美环境,塑造文明新风,传承传统文化,提质扩面建设一批精品村、示范线、特色镇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大补短板”工程,稳步实施入江重要支流防洪治理、外排能力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启动白洋河水厂、江湖连通等项目建设,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高质量完成1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做好防灾救灾、气象服务、科技推广、农机装备、统防统治等基础性工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五)聚焦改革创新高质量,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扩大开放开发。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临港新型工业区为主战场,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积极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完成“巴兰散”总体规划修编及交通、物流等专项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大重点区域查违力度,规划推进货运码头、跨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临空经济区。依托品牌共享,对接“一区多园”?,高质量推动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持续深化散花跨江合作和黄团浠区域协调发展,结合高铁片区、临空经济区,完成园区扩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沿江产业集群,推进临港新型工业区“二次创业”。

 

提升第三产业。着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业态提升。研究制定《浠水县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商贸布局,新建2条特色商业街。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家。积极培育高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快推进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金融保险业和国有投资公司做大做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民营企业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服务,力争新增五类市场主体5000个,“个转企”80家。

推动创新创业。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浠水人才智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千企联百校”,力争引进科技副总及创新团队15个、科技创新平台5个,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90件,转化科技成果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持续深化县校合作,力争引进大学生实习实训1500名、返乡创业200名,引进创业项目20个,出孵入园项目3个,争创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孵化机构、众创空间服务水平,打造创新创业品牌。

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增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降税减负惠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破除不合理门槛和限制,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融资、转型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凝聚创业至上、创业光荣的共识,营造关爱、尊重、信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中央及省市要求,全面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和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张网”五级贯通,落实“一网、一门、一次”要求,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精简涉企证照,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推进政务服务电子化建设,建立“互联网+项目化”?管理体系。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流程,实现工业项目5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探索推进先建后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释放投资兴业活力。

(六)聚焦城镇建设高质量,提升城乡融合新形象

打造秀美“一心”。开展城市总规、控规修编,实现重点区域规划全覆盖。投资5.5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2个。加快北城新区建设,重点推进楚街、月西公园、窑湖公园等重点项目,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抓好旧城改造,修补城市功能,全力推进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力争建成一期回迁房项目,初步完成两桥之间的景观工程;扎实推进黄黄高铁及高铁片区建设,启动城北大市场、凤栖路、城区积水等改造项目,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城市面貌。做活城市经营,加大公共广告、公共空间等资产资源开发运营,增强城市发展能力。建设城乡快速通道,推进G220裴河至界岭线、罗兰线城区至兰溪段、中大线城区至余堰段、浠散路等道路升级工程,辐射带动开发区、丁司垱等绿色产业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核心区。

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实施《浠水县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五城同创”,强化城区渣土扬尘、餐厨油烟、噪音污染等治理力度;启动垃圾转运中心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收集、全处理。统筹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完善供水管网设施,启动城区污泥集中处理中心和沿河污水主管网建设,推进截污纳管改造,力争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加大控违拆违力度,确保管控区零违建目标。持续改善城市“五难”,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行为,新建公厕7座、智能化立体停车场2座、集贸市场2个,实施道路绿化及城市绿地工程,力争园林绿地覆盖率达到70%。有效整合智慧城管、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物业等信息化资源,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宜居环境,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

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城乡、村庄规划体系,严格规划管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重点实施G347陶巴一级公路、桃白公路、中大线集镇道路改造等交通项目;完成“四好农村公路”750公里、安防工程200公里,改造危桥50座,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支持各乡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挖掘内在潜力,采取市场推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城镇建设改造提升。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和乡镇查违办职能,加大农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违力度,着力改善镇村面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聚焦生态文明高质量,营造和谐共存新环境

着力生态修复。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巩固策湖湿地公园创建成果,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境内矿山非法开采行为。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生态保护。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新一轮“雷霆行动”,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启动浠水河航道疏浚、散花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畜禽污染、矿山复绿、固废清理等整治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0.1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南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实现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落实村庄保洁队伍,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全民垃圾处理宣传教育,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全覆盖。

强化生态整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拳治理大气污染,强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减排,深化“散乱污”企业治理,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开展扬尘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重拳治理水体污染,加大浠水河、巴水河等流域整治力度,落实河湖库长制,实施“一湖(库)一策”,逐步实行人放天养,坚决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全县主要水质监测断面持续达标。重拳治理土壤污染,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续工作,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减10%。

(八)聚焦人民生活高质量,共享民生民计新成果

活跃文化,做强旅游“乐”民。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谋划启动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合一”建设,全面完成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体达标,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均衡。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围绕时代主旋律,依托县杂技馆、百姓舞台、送戏下乡等载体,培养一批专业文艺人才,创作一批特色文艺精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绿色文化、名人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加强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开发和保护,提档升级三角山、斗方山等旅游景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产业集约化。

强化保障,健全机制“助”民。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实施阳光医保工程,统筹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持续完善覆盖全民、权责清晰、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公租房管理,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入住率。加快完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福利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按标施保质量,扎实做好残疾人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工作,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优化服务,提升质效“惠”民。深入推进教育振兴计划,优化教育布局,启动南城小学、十月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新高考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健康浠水建设,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新人民医院建设,推进中医院及重点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标准恒温游泳馆招商力度,提升体育活动中心场馆公共服务能力。完成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建设2个城区公交枢纽站、2个首末站。扎实做好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关心和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文联等团体组织创新发展,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老龄、地方志等工作。

夯实基层,社会稳定“安”民。加快推进平安浠水、法治浠水建设,加强“七五”普法宣传,健全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继续保持扫黑除恶凌厉攻势,突出重点区域治安整治;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行为,营造法治平安社会环境。健全信访问题源头预防机制,扎实推进阳光信访、依法信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弘扬社会正能量。落实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职责,扎实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作为。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续写浠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决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县委的坚强领导之下,不断增强贯彻县委决策的政治自觉,强化能力担当,彰显工作成效,凝聚推进浠水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决把使命担当化为行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发展不放松,攻坚克难不退步,为民造福不懈怠,努力开创“一心三区”建设新局面。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增强担当的真本领、练就担当的宽肩膀。大力弘扬实干精神,着力解决制定政策措施的“最先一公里”,打通落实政策措施的“最后一公里”,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钉钉子”精神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掷地有声、落实见效。健全正向激励机制,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切实将各项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坚决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将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和党外人士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诚恳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重大决策跟踪评价、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坚决把清正廉洁牢记心中。坚持纪严于法,全面落实政府系统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力支持监察委员会工作。加大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强化预算约束,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要求,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对民生资金、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防控,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腐败问题。全面落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政府公信力建设,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氛围。

各位代表,创新追求卓越,激情点燃梦想,拼搏赢得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

附注:

名 词 解 释

1、一心三区:指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以清泉镇、浠水经济开发区为主体,辐射丁司垱镇,建成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散花、兰溪、巴河、策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临港新型工业区;以团陂为中心,辐射汪岗、竹瓦、关口等为主体的北部生态农业区;以白莲为中心,联合三角山旅游度假区,辐射绿杨、洗马、蔡河等为主体的东部生态旅游区。

2、“六个三”战略:指2018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的实施三大战略、擦亮三大招牌、打好三大攻坚战、补齐三大短板、做实三大名片以及推进三大工程。

3、临空经济区:指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黄冈市谋划筹建临空经济区,发展相应的临空产业。该区域计划以浠水巴河为核心区,首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初步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涉及黄州、团风、浠水、蕲春北部等地。

4、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

5、“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指省委、省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

6、两月一单:指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双百”项目推进月、困难企业服务月和省政府大督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的活动。

7、两个维护: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8、六稳:指党中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

9、两屏三廊四支点:指北部三角山―华桂山生态屏障、南部长江生态屏障;巴河生态走廊、浠水河生态走廊、葛洲坝大道生态走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地。

10、14个专项谋划:指我县制定的《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方案》,谋划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骨干交通网络、能源保障和新能源、轻纺工业、临空产业、荆楚富美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物流产业、民生保障、文化旅游产业、康养产业和军民融合发展等14个专项168个项目。

11、扶贫车间:指建设在乡、村,以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为生产经营活动场所,以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解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为目的,以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手工业、来料加工经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内容,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就近就业扶贫模式。

12、三表一图:指项目资金使用与筹措表、项目投资概算表、项目推进计划安排表和项目平面布局示意图。

1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指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力争5年时间,从浙江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此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14、一区多园:指2017年6月,黄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黄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决定》。其中“一区”指黄冈国家高新区;“多园”指红安、麻城、团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七个县市产业园区。

15、三集中、三到位:指各职能科室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集中、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大厅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做到审批服务类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到位、审批授权到位、监督监察到位。

16、证照分离: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改革。

17、互联网+项目化: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对每个项目定主体、定责任、定工期,严格按照任务书、施工图、进度表推进项目,加强过程管控、进度管控、时间管控和节点管控,以项目管理的模式推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