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先进事迹材料|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他不图名来,不图利去,三十多年扎根山区为了什么?今天,大家应该知道答案了!那就是不让百姓再受穷的信念。”昨日,在省委组织的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省委副书记赵勇这样说。

河北卫视现场直播了报告会,报告会的题目为――太行山作证。张古江、董晓宇、范建巡、柴冠景等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市直主要部门负责人在市委会议室收听收看了报告会。各县(市、区)干部群众也通过直播,收听收看了这场使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报告会。

报告会上,原河北日报社驻邢台记者站站长刘秀礼、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等6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他们的报告,深深感染了听众。除了掌声,听众擦拭泪水的画面不断出现在镜头中。尤其是李保国爱人郭素萍作报告期间,现场更是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报告会也使全市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报告会结束不久,桥东区政府工作人员尹军玲便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很久都没有流泪了,这场报告会,让我泪流满面。李保国是时代的楷模,我们应该向他看齐。如他所说,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也应该立足岗位,创新奉献,用平凡的付出向这个精彩的世界证明,我来过,我努力过。”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前不久,我们观看了电影《李保国》,他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李保国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1080万亩,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 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就是这位“太行愚公”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始终对党忠诚、忠于使命,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

向李保国学习,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李保国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立志做“太行新愚公”,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单是山区土质治理,他就和他的团队整整研究了十几年,使前南峪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向李保国学习,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把我变成了老百姓,把老百姓变成了我”。人活着要有价值,有人重于泰山,有人轻于鸿毛。人的价值须以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大小来体现。李保国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化为自己的信念动力,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们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积极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广大党员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号,我们更需要的是像时代楷模李保国一样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不折不扣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干者,坚决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捍卫者!今天,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通过学习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和发扬他的不畏前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职业精神。力争自觉为民服务、为民造福!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了解李教授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不平凡的一生。李教授,平凡而伟大。30年,可以让荒山变成良田;30年,可以让贫穷变得富裕;30年,可以让一个人变作一面旗帜。这是新闻媒体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李保国,用他的30年,将这一一印证。成就了一段秃山披绿,荒岗生金的传奇。李保国同志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一、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务实作风

李保国同志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奉献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

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二、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保国同志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自 1981年起搞起山区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李教授能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成绩,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身为一名党办人,更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日常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

三、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

李保国同志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

李保国教授这种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深深鼓舞着我。我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工作,奉献青春,发挥自己的小小光芒。

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教授的身影虽已走远,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却异常强大,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在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李保国同志多年扶贫的村支部书记、爱人、同事、学生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还原了李保国同志生前心系农民,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落后面貌为己任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心系农民、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他是太行山农民发家致富的领路人,是课题组同事眼中的技术先锋,是深受学生爱戴的严师慈父,也是一个愧对家人的普通人,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报告会上,大家多次动容,泪水盈眶。

报告会后,我们重温了报告会内容,印象最深的是李保国同志的真诚实干。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看不了山区群众过苦日子,想用自己的所学干点事”的朴素情怀,“把科学技术传授给百姓,带着大家一起干”的真诚愿望,心怀理想一头扎进太行山,“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寻求破解之道”。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终于使荒山变了模样,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了金山,让许多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因他而一甩“穷帽“。这样真诚实干的教授怎能不让广大群众对他的离去深深眷恋和悲痛呢?痛惜之余,如何化悲痛为力量,把他的崇高品格传承下去,把他的精神内化为更多人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学习他的学习精神。在工作中,很多业务李保国同志都是半路出家,大学是学蚕桑的,毕业以后开始做山区治理,之后又做产业带,在当了博导以后,又去攻读了经济林博士。他的知识面非常宽,不管是生态的、土壤的、肥料的、栽培的、生理的,一直到分子生物学的,从宏观到微观,从单项技术到宏观产业设计。用李保国同志的话说:“跨界不怕,什么东西都是该学就学,我都是干着学的。”在“十三五”水文工作开局之年,在河北省水文局开展“水文监测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求学心态,不安于现状,克服惰性,像李保国同志一样,在学习中提高,在实干中充实,“学、长、促、出”,为大水文发展理念,为水文工作的改革发展积聚力量。

第二、学习他的实干精神。李保国同志把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当作最值得骄傲的事。所以他不满足于在大学里写写论文评评职称,做做单纯的理论研究。他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他的课题都是“土得掉渣”,都是能够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的,都转化了实际的价值,都变成了实打实的事。他把“实干”落在脚上,“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寻求破解之道”。正是实打实地干工作,才使得前南峪从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今天,我们水文工作的建设、发展、改革、创新离不开“李保国”式的实干家。水文监测工作的改革发展道路需要我们水文人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脚踏实地才能大步向前。

第三、学习他的为民情怀。李保国同志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了他们过苦日子。”30多年来,为了“把农民变成我”,他首先“把我变成农民”,每年在艰苦的农村工作超过 200 天,他把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体现在手把手教农民农业技术上,体现在把农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体现在不仅帮农民吃饱,更要帮农民致富奔小康上。李保国同志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逝者已去,在哀思与追忆之后,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他不忘初心、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防汛抗旱工作与群众利益休息相关,而水文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尖兵,对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想做好水文工作就必须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惑,才能在水文工作岗位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学习他的开拓精神。面对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山区,李保国同志没有选择逃避放弃。而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摸清当地山区的“脾气秉性”,一头扎进太行山十几年。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终于使荒山露出了笑颜。如果我们每位水文人都能拿出李保国同志这种不怕困难,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于开拓的精神,那我们的水文工作还能有什么困难?

第五、学习他对信念的执着与坚持。李保国同志的座右铭是“时刻以善为本,寻找行善之地”,指的是要不断完善自我,寻找能做事的地方。正是一个人想做点事的信念,使他在自然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的山区,风吹日晒,吃苦攻坚,在山里一住就是十多年。没有对信念的执着与坚持,哪能耐得住山里的清苦与艰难?也不会有“浆水”板栗、“富岗”苹果和“绿岭”核桃等全国知名品牌,更不会有多项科研成果与我们见面。我们正在进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学习的目的是。所以我们应该像李保国同志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自身修养,发扬“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水文精神,立足自身岗位,做合格水文人。

岁月无痕,惟石能言。岁月如歌,惟其精神历久弥坚。让我们提振精气神,继承和发扬“太行新愚公”精神,为河北水文的发展建设增添一抹抹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