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心得体会2000字|梁家河心得体会9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1

今天,有幸捧读《梁家河》一书,《梁家河》这本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折射出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里经受的艰难与磨砺,奋斗与坚守,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启示着我们,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中,无论多难都要干好、干在群众心坎上。因此,作为新一代青年基层党员干部我觉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学习总书记攻坚克难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多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摸爬摔打,用苦难磨砺自己,在基层干出一片天地。

二是要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最重要是学以致用,学在前,用在前,做好带头人。

三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刚毅坚定的品质。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青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打淤地坝,挖深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重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2

当我第一次拿到纪实报告文学《梁家河》一书时,我被印在封面上的两行小字深深的吸引,“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习总书记说的话,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习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这本书记录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通读全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体现着一个“实”字、一个“干”字和一个“真”字,也让我深刻体悟到习总书记梁家河精神的博大精深。我是刚刚走上基层专武干部岗位的一名新兵,需要学习的政治理论和武装业务知识有很多,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谋事、创业、做人的“实、干、真”,也要认真学习总书记一心为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作风,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做习总书记的好战士,永远听党指挥,在专武干部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梁家河参观心得体会3

通过参观学习感觉心灵得到又一次的洗礼。在革命根据地-王家坪,也就是当年革命前辈为解放全中国,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前辈在延安一待就是十几年,在这里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十几年里,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十万人,从一个几百人的武装力量发展到几百万人的军队,从无政权发展到有政权,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为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要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烈士和抗日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在没有吃没有穿的艰苦年代,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他们克服了无法克服的种种困难,建立起自己的军队、政权、治国方针,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建立新中国。

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统一,要有党性原则,要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处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习总书记说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县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多次让我魂牵梦绕。

他还说到: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起始于我在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受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在梁家河――中国最基层的农村,习总书记了解到群众的疾苦和心声,造就了他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担当,并形成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忠诚于党的教育决心,一心一意为基层的教育发展想办法,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名不负学生的人民教师,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4

近期读完《梁家河》一书,感受颇深,该书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知青到党支部书记的成长经历,同时也通过梁家河几十年来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读后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记学习。在艰苦的知青岁月里,习总书记除了劳动之外,融入群众、找书和看书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能在劳动之余坚持找书看书,并将读书、修身作为习惯一直坚持下去,并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可以想象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尤其是上山放羊时看书、晚上借助窑洞洒进来的灯光看书、田间地里劳动休息之余看书和点着煤油灯看书的故事更是令人钦佩。习总书记将阅读、思考、借鉴、批评的阅读和求知方式,当做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始终坚持下去,促使自身不断成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书中梁家河老乡的回忆可以发现习总书记的求知模式,前提是阅读大量的书籍,并且善于思考和分析,继而借鉴或批判,其中蕴涵的这种哲学的方法论的思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是服务群众和为人民做事实是一名党员永恒的宗旨。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习总书记还不忘实践,坚持做行动上的巨人,在生产劳动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量,做到知行合一。从带领乡亲们打井、打坝造田、开荒种地、建沼气池、开铁业社等等一系列服务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事实,反映了习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实,服务群众。

三是不忘初心,知恩图报,心系梁家河。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党的根本宗旨,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其中梁家河人民在习总书记插队期间对他的帮助和保护更是让他终生难忘,为了报答老百姓对他的这份恩情,总书记在后来离开梁家河后数次重返梁家河看望乡亲们,并在后来多次帮助梁家河有困难的乡亲们,在升任国家领导人后还多次回信关心梁家河的发展情况和乡亲们的生活情况。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事实!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我想这段话很好的表达了习总书记梁家河知青岁月为他人生留下的深刻影响的一种最真实感受和诚挚感情。

梁家河心得体会: 5

学习梁家河 唤醒初之心 扬帆再起航

这些日子,全国上下正掀起一股关于纪实文学《梁家河》的读书热。前两天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有些小许的激动与兴奋,数日工作之余拜读完了纪实文学《梁家河》,书中描述了青年习近平身为一名北京知青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的七年成长历程,让我感知到了一个信仰坚定、勤奋上进、一心为民、敢打敢拼、无私奉献、年轻有为的青年习近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习总书记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历经一番苦难。年少时候的我们对于未来总是充满太多的期望,而现实与理想的碰撞,让我们曾经都有过迷惘和彷徨,不知道我们人生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梁家河》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通过深切感受青年时代的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于学习,勤勉工作,服务群众,甘于奉献,让人生更出彩。

一是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善于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党员干部的“最大本事”。习总书记当年常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自醒,白天要劳动,晚上仍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至深夜,脸往往被熏黑,以至于早上起床吐的痰都是黑的。为了读到经典名著,他往返30公里去借书,俨然一个书痴。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大阅读、厚累积,虽然当时他很年青,却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当前我们青年党员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学习。尤其在这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风驰电掣的信息时代,在日常工作中和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人。

二是要坚定理想矢志不移。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身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上纲上线的政治高压下,在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七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为自己人生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很实。我们青年党员,生长在和谐稳定、国运昌盛、衣食范文的和平年代,是何其幸运,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党九十七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也正是怀着一颗赤诚为民之心、不断依靠群众,才一步步走向成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四是要大苦为荣磨炼意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梁家河上山下乡的七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仅吃过一次白米饭,而忍饥挨饿是再正常不过的常事儿。初到梁家梁时,吃饭成为了他和一同插队的知青们的最头疼的事儿。黄土高原植被稀少,为了打柴烧饭,经常流血含泪。没有蔬菜,能吃上一顿酸菜便成了奢侈。梁家河的跳蚤、虱子较多,习总书记皮肤过敏,身上常起红疙瘩,越挠越痒,痛苦不堪。习总书记干起活儿从不“撒奸儿”,担粪挑麦把肩膀压得又红又肿,风吹日晒,皮脱了一层又层。这些“吃饭关、跳蚤关、劳动关等”都被习总书记挨个通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磨砺之下,才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坚毅品质。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以苦为乐、大苦为荣,敢吃苦,耐大劳,以实干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五是要立足岗位甘于奉献。习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也正是那样做的,一心想着要为乡亲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大队书记官不大,但他干的却是大事,他带领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发展铁业社、缝纫社,开代销店、修淤地坝、打甜水井,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书记时才刚刚二十岁,那么年轻就勤奋进取,真抓实干,确实令人敬佩。只要做的事是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那就是大事。而我们现在有些青年人,整天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我们青年党员,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陕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梁家河心得体会:6

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学习的态度阅读了纪实文学---《梁家河》,有幸跟随着习总书记的峥嵘青春,一步一步感受习总书记在人生第一步所学,有着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撸起袖子埋头实干的故事。

我读着书中满满真情的文字,看着老一辈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憧憬新生活的欢欣笑容,孩子们迎着新时代朝阳的茁壮成长,欣赏着书中插画里梁家河那幽静的清晨风光,脑海中浮想着的是那时的习总书记带领着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火热的劳动场景,心灵中感受着的是现在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品读《梁家河》,读出大道理。读书修身,一定要坚持多学习,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日积月累,使其逐渐积淀成为自我的武功秘籍。

品读《梁家河》,感受大担当。习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仍需组织培养和考验,我要时刻向党员看齐,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信念牢记心中、把行动落在实处。务实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求真务实是干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想得再好、说得再多,不如深入实际,办实事、求实效。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我要坚持向党员学习,全力发挥自我最大动能。

品读《梁家河》,汲取大智慧。将感知感悟到的精神情怀融入思想认知,带入工作实践,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实践中锤炼。实践锤炼是初心不改的“航标”, 心在哪里安放,人就要在哪里绽放。每当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有谋划,弄清楚该干什么、如何干、具体方法是什么。就像习总书记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提前进行精心策划和深入考察,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事半功倍。第二,要有超前思维,多花一点精力、多想方法。第三,要持之以恒,做行动上的巨人,保持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让自己充满干劲和冲劲,心怀梦想、时刻自警、不懈努力、贡献力量,不负作为一名交通人的职责和使命。

梁家河,这里有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干事创业的动力、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以及担当的勇气和筑梦的情怀,是共产党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是梁家河精神。让我再一次刻骨铭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有一天,我一定要亲自踏上梁家河那片土地,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向着新时代的征程迈进。

梁家河心得体会:学习《梁家河》 感悟大学问

怀着对领袖的敬仰,带着探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问题。我一口气读完了《梁家河》。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书籍,身为一名驻扎基层工作岗位的共产党员,我的心灵一次次被书中朴实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怀所感染: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心为民不打折的朴实情怀、坚定理想不放松的党性修养、敢闯敢干不泄气的工作劲头时时在影响着我,寻“根”、定“魂”、立“本”这六个字就是我读完《梁家河》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一)寻“根”

有一种爱,是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关心;

有一种笑,是发自内心洋溢脸上的开心。

打开《梁家河》的扉页,一份中央委员会的函头文件立即吸引了我,虽然只有寥寥数句话,但是字里行间却潜藏着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满满的关心及深深的祝福。2015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梁家河后,第二次踏上了“回家”的路,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与乡亲们簇拥在一起的总书记,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怀。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七年的知青生活,总书记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到了中国最底层社会,也使他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正如他所说的: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身为交通系统的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做到:人到心到智到。把“奋力建设交通强省、办好人民满意交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方向和任务,始终以服务广大司乘为己任,以司乘为师,以司乘为镜,以司乘为秤,把司乘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

“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交通人寻“根”的旅程或许就体现在施工建设第一线,我们大爱在心、为民开路的魄力上;体现在除雪保畅第一线,我们以雪为令、全力保畅的决心上;体现在春运保畅第一线,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的爱心传递上。

(二)定“魂”

有一种初心,是牢记使命的坚守;

有一种使命,是不忘初心的践诺。

梁家河是一面高扬的旗帜,是习近平总书记见证初心的地方,更是指引新时代青年人寻找初心之旅的地方。当年,面对“文革”期间的不公正遭遇,总书记始终没有放弃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书、10次入党申请书,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不动摇的信念,是我们当今每一位青年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十三年前在学校的大礼堂,当我郑重地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无数英雄前辈的身影,我告诉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个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的先进一员。十年前,当我进入交通行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收费员,每天坐在“党员示范岗”服务广大司乘朋友时,我告诉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个业务能力、文明服务都要优于普通收费员,以微笑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广迎天下客,尽情展现陕西交通大形象的先进一员。半年前,当我正式成为一名管理人员,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时,我告诉自己:共产党员就应该是那个具有担当精神、有大局意识、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先进一员。

精神引领实践,奋斗成就伟业。作为交通系统的一名青年共产党员,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我们交通人定“魂”的决心:不但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梁家河精神”这面旗帜,更是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记职责使命,扎根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别样的人生。

(三)立“本”

有一种担当,是苦干实干的作风;

有一种作为,是勇于担当的品质。

阅读《梁家河》,像是阅读一部与天斗、与地斗,一心为民造福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为了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带领大家修淤地坝、挖水井、建沼气池,办代销店、缝纫社等等,尽管困难重重,但总书记始终坚持“实干”就是解决办法。七年知青岁月,使总书记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培养出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作为交通系统的一名共产党员,想要有所作为,就要坚持做到:苦干实干巧干。在陕西交通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坚持实干为本、干字当头,在实干中历练人生,在实干中体现价值,在实干中为企业争光添彩。我们除了要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应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搭乘“互联网+”时代的列车,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巧用功夫、干在实处。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梁家河》一书为我奋力前行指明了方向,我将从知和行上认真学习梁家河大学问,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积极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7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当代纪实文学――《梁家河》,深刻体会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深刻感悟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时期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北山区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当年,习近平响应党中央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修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深读细学《梁家河》一书,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身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梁家河村山高坡陡,可耕种的田地较少,而在当年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群众的最大生活来源就是农田,农田稀少就意味着农民吃不饱肚子,养活不了妻儿老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其他知青与梁家河村村民打淤地坝,修筑梯田,打坝大部分都在冬季农闲时节,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他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14座淤地坝,这么多年一直是梁家河村旱涝保收的聚宝盆。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铁、穿衣等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同志还带领知青和村民在村里建立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习总书记是一个心向群众、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人,他在短暂的7年当中用心与群众交往,用生命在劳动,努力改变山村的面貌。

做人、当干部一定要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待了7年,这7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池,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许是艰难的生活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1975年10月7日,我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晚上,村上杀了一头羊,家家户户来代表和我话别,并送我临别纪念――笔记本,第二天早上,我睡起来推开门,外边站满了乡亲们,那一刻我哭了。”当看到这一段时我禁不住流下眼泪,我感受到了乡亲们对习总书记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到了他们的厚重的情谊,这也让我们大家更加的敬佩和喜欢这个人――习总书记。习总书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93年、2009年习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川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2013年延川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总书记的话句句体现出他的群众意识,饱含大爱深情。

从你我做起,自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就等于没有一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灵。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曾遇到过很多好人,在困境中帮助我们,让我们心存感激,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个做到了回报和答谢呢,说到这里也许我们都会感到很惭愧。所以,从今天做起,我们都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充满爱心地与人相处,收获更温暖的情感回报。

深读《梁家河》一书,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北山区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梁家河心得体会:8

寻找人生答案 坚定理想信念

著名作家王蒙说“时代有些浮躁,阅读让人沉潜”,翻看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感悟梁家河人的勤劳朴实,追寻习主席的青春历程,细细咀嚼,久久回味,感触颇深。

一、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坚定信念

“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人生一堂课,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梁家河的7年磨炼,习主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变,实现了他伟大人格在精神上的升华。

正如他后来回忆:“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2013年5月4日,习主席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说:“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这不仅仅是他自身的真实写照,也是所有成功者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在人生的“梁家河”里,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作为一名交通人,就是要发扬“大苦为荣”的优良作风,为陕西建设交通强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心为民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 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淤地坝,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主席在梁家河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植根群众的为民情怀,赢得是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就是要坚持讲大局、重实际、求实效,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职能作用,积极为领导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凡是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一声声喊我小名------实干担当

“做行动上的巨人”“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

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有新担当。担当,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表现,是一名党员干部必备的履职能力,更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进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首先要立足岗位,不断增强政治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理论联系实践,增强自身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其次是立足岗位,踏实肯干,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我们走在阳光的路上------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青年习近平为学习典范,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把个人的理想志愿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梁家河的大学问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青年习近平的远大理想,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为老百姓办实事’”。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正确处理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始终做到用心、用力、用情工作,积极投身于陕西交通追赶超越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梁家河心得体会:9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读完《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合上书籍,我脑子里便出现了《管子•牧民》 里的一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句话。只有心怀大志,有大的格局才不会被眼前艰难困苦或者挫折所击败,也只有明白初心,方能继续前行。

求根溯源梁家河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而这三点在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是我在《梁家河》这本书籍中看到他身上煜煜生辉的几点品质。

自我批评求进取,不忘初心得始终。因当时身处环境和响应国家号召,习近平选择去陕北―他父亲曾为革命奋斗的地方去下乡―梁家河。当年的生存条件有多艰苦我们已无法想象,但当时的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确是不争的事实。吃不饱就得去讨饭、一人一年就一身衣服……在这样的乡野偏隅求生存,挑战可想而知。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迅速从一名五谷不识的首都少年成长为合格的农民,成了村里人口中的不“撒奸儿”的“好后生”。

融入群众讲团结,联系实际求发展。克服了适应生活环境的障碍后,习近平打心底开始接纳和融入梁家河群众的队伍中。他对有智力缺陷的人很是包容、宽厚,对家庭有困难的人慷慨相助,为村里人无偿提供理发等各种服务……他的行为是乡亲们从内心深处接纳了这个北京娃,一致夸奖他是仁义的“后生”。从一个北京娃变成村里娃,爱读书的习近平开始利用所学帮助周围的乡民。结合当地实际,他为村里修甜水井,带领乡亲打坝修梯田,搞起代销社、铁业社、缝纫社、磨坊等为民谋福祉、为村民解决困难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时代奋进正当时

在当时生存条件十分艰苦的时代,习近平克服重重困难,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起对贫困一轮又一轮的挑战,不计个人得失,并从苦难中学到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习近平曾说“做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他的这句话就像一把亮剑,闪耀着万丈光芒,将“信念”两个字刻进每个共产党人的心间。

时光荏苒,过去的毛头小伙子早已成长为一国领袖,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近几年科技、文化、生态等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之列。如今人们为反腐成绩而叫好,为科技进步而击掌,为生态环境改善欢呼,这一切都是像习近平主席这样无数个舍己忘私的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实现的。

那么新时代下的我们又该去如何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国家的政策一日比一日好,从和农村合作医疗、兴建养老院、攻坚扶贫等政策中我们看到国家在努力提高人民社会保障,那么身为国家建设的一份子,我们要有主人翁精神,更要有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的鞭策,把自己融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流中去,从自我岗位出发,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干好、弄通本职工作,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因为只有祖国的富强,才有普通民众的安居乐业。就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中国梦的实现撸起袖子加油干。

小编推荐相关文章: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5篇梁家河参观心得体会2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2篇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2篇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8篇读《梁家河》有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