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语近人的手抄报|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0月8日-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自10月8日播出以来,口碑一路飙升,成为大众们争相讨论、学习和反思的热门话题。

截止今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更新至第九集。从第一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四位嘉宾带我们了解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如何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实做事、做实事的伟大精神;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中,通过诵读《老子》节选、《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咏煤炭》·于谦中的经典段落,突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当中所传达的“仁政”思想,也表达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他一边对传统思想进行着传承,又在传统的思想中做出了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中,嘉宾用《管子》中的名句“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引出“立德”这个大主题,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表明总书记对“德”的重视与传承;第四集《国之本在家》本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这期节目就以孝道为主题,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相关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领会和学习新时代的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论述;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开场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的讲话当中所引用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为切入点从而凸显出本期的主题“修身”,传递出习总书记不但自身有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期节目的主题是笃行,通过诵读《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劝学篇》节选,表达出习总书记对新时代奋斗者的殷切期盼;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和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金钥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习惯;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主题是“廉政”,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当中的一些用典,来深入地学习、领会新时代的廉政思想。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档节目制作精良,具有中国特色,它蕴含了中国上下传统文化五千年的辉煌,正确地引导了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学一次管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求人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习总书记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学习、不上进?作为基层公务员,我们更应如此,深刻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用典,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近民尽心。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20篇央视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12篇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8篇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2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首期聚焦“为民服务”的主题一经播出引发强烈反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人民群众对“高大上”的精神有了更为直观了解。从心到行的系列实践无不将人民“置顶”,无不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总书记爱民的拳拳之心。

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回味先贤智者的思想正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的那样:“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车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在当前社会普遍存在过于急躁、追逐利益的背景下,通过对习总书记用典故事的经典解读,必然会激发人民群众阅读经典、了解历史、重视文化的热情,从一句句精美的诗句、一个个流传的故事、一段段名篇的精髓中,在“平‘语’近人”系列节目中,我们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未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让人在学习思想上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我们也能直观的感知到习总书记爱民之心、执政理念、实干精神。为人民群众做的实事好事,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最鲜活、最具体、最值得学习的榜样,教导各级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老百姓谋福利。

读史可以明志,博古可以通今。“平‘语’近人”系列节目通过对习总书记用典故事的解读诠释,对古人智慧进行总结、凝练和升华,最终目的还是着眼当下,鼓励人民群众阅读经典、传承文化;展示习总书记爱民之心、为民之实;督促党员干部勤政爱民、服务群众。从而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群众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3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于10月15日晚播出,该集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劝学”的思想进行了解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于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和董传留别》,该句因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而为大众所熟知。读书不仅是一种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还在于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习总书记曾从“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这个四个维度对学习的重要性做了解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与个人言,或可丰富学识,增加知识广博;或可提升个人修养,增加个人魅力;而读书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更是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总书记提倡,读书要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传承中华文明之美德;读工作所需各种知识书籍,增长个人本领和才干;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坚定理想信念明方向。

读得万卷书,行得万里路,知行要合一。我们读书、学习、认识世界,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让生活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哟哟就用个人毕生所学所行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持个人终身学习,更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4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三年前,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授予102名同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这些县委书记今天已经有部分晋升副部,还有很多进入了地方班子,说这些官职绝不仅仅让大家的目光聚焦于此,而是再次印证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如一为民爱民,实实在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才获得党和国家的信任担负更大的重任。

我们今天的很多基层干部并不能够真的称为干部,他们吃住在基层,工作生活在田间,那里就是他们的根,人民群众是水,党的政策是光,始终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工作的纵贯线,急群众之所急,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乐,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为群众谋幸福。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合格党员”。

“合格党员”就应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个人岗位的各项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党的建设提供可靠组织保证,以实际行动切实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争做“合格党员”。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5

生命的意义如何体现?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生命的意义具体是指什么呢?

仔细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治国有常民为本”就会感悟到,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了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内涵,从而滋生一颗甘于奉献和成人之美的情,做到以民为本,让仁政在群众中真正诠释成“民”之美的意义。

但是,想要达到成“民”之美的境界,必须通过付出辛苦才能得到。要知道,所有的美好都会从辛苦中蜕变出来,看一看群众心中的那些榜样,无论是“百姓信赖的老大哥”廖俊波,还是“百姓心中的丰碑”毛丰美,都是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时候,在其他人犹豫观望的时候,已经在默默的付出了辛苦。他们都知道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为人类造福、不仅可以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会被党员群众所感动、所铭记、所追寻。

 

其实,成“民”之美也体现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干部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面对群众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进而就会达到为“民”之美的境界。就像孩子会因为生活上的难题焦虑万分,但把问题给了你就变得轻而易举,为什么?因为你是家长。让群众焦思苦虑的问题拿给你就会迎刃而解,为什么?因为你是受人民爱戴的党员干部。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成“民”之美,最终要主动为群众投入爱、时间和精力。要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已任,去建构生活的精神坐标和确立“安身立命”之本。要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个人追求融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主动认清历史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持续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伟大的贡献。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6

近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4年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时,习总书记讲过,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6年,习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引用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并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对于国家这一重要举措一定会坚决支持,而且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黑恶势力是畸形社会心态的产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决不能让黑恶势力影响我国的稳定发展。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7

这样的“平语”怎能不“近人”?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连续几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有机会观看之后,感悟颇深,习主席运用古人的一言一语,字字深情,字里行间都是对人民的关心,引发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潮,也让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时时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切实的为人民服务。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名家郑板桥虽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小小七品县官,但是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卑微而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他把关注民间疾苦为己任,体恤民间的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百姓的父母官,就要把老百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放在心上。习总书记用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让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知道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片片棚户区消失不见了,一片片优雅舒适的居民区拔地而起。商场里供应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人认为这样的一个年代,不需要党员干部再为人民多做什么,这种错误的思想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意识,导致出现了“苍蝇”、“老虎”的腐败分子,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对人民群众切实的关心,切实的为人民服务,才能让人民感到政府的温暖,我们要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向广大服务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学习,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总书记用兢兢业业的态度为人民服务。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则是解决矛盾的重要一步,“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不平衡发展,就是要全面富起来,这需要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勇于奉献,甘于奉献,扑下身去,切实的做好有关人民群众的每一件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要把习总书记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8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时间不长,但为民二字却容纳了13亿百姓。第一集主题《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体现了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决心。

总书记关心基层,关心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心日月为鉴,一言一语,一字一句,如慈母般的关怀,又如孝子般的期盼,带领人民致力脱贫,奋力攻坚,真正用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扛在肩上,把人民装在心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景?归根结底,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实到实处。

“以古人以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思考还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为民分忧,为人民谋利的党员干部。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9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节目内容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其中《国之本在家》这一集中让我感触最深。

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之根本在于家。国家富强是发展的集中体现,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最终要落实到家庭中,包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受到家庭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之心努力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那么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迅速发展。

“家风”是人成长的土壤。一个好的“家风”能培养出一个合格而健康的孩子,一个坏的家风能养育一个不合格的孩子。他就像土壤,污染的土壤永远长不出健康的苗。好的家风中成才例子不胜枚举,古有司马光、孟子、李鸿章、吉鸿昌等等。反之,讲一故事:说有一个儿子因抢劫强奸杀人罪判处死刑,但在行刑的前一天他母亲与他见了最后一面,他提出最后一个愿望,希望能最后吃一回母亲的乳汁,母亲答应了,他将母亲的乳头生生咬掉。他哭着喊着告诉母亲“我从小要什么你给什么,犯什么错你都选择原谅,我认为我做什么都是对的……”,这真是“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呀。

能扫一屋也能“扫天下”。我们不能只顾小家而忘天下,但那些只顾自己连小家都不顾的人又怎么能兼济天下呢?所有的一切都落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家、国乃至天下奉献自己所能。

平“语”近人观后心得体会10

最近很火的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好评声不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大大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无论是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事访问中阐述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立场,习近平总书记都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收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效果,带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

众所周知,总书记一向高度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视其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文化资源。比如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所以我们广大群众,包括青年学生,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了解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了解我们的党史、国史。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给社会、给国家做出更好的、更多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有让群众满意的服务,比如说,有的部门提出,马上就办。有的地方提出,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让老百姓少跑腿,干部多办事,让人民安心、放心、舒心。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我们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平“语”近人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观后感《平“语”近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观《平“语”近人》第六集“只留清气满乾坤”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观后感6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20篇央视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百家讲坛平语近人观后感12篇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观后感10篇平语近人之国无德不兴心得体会5篇平语近人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解说词平语近人第五集报得三春晖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