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看干部]干部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时间:2021-09-29 00:00:00 自我鉴定

干部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1961年春,周恩来风尘仆仆地来到我市伯延公社,与这里的农民一起生活了四个昼夜。在充分掌握事实、体察民意以后,周恩来与毛泽东长时间通话,中央当即作出了取消大食堂的决定。由此,伯延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分户吃饭的公社。最近,这个发生在我市的真实历史故事被搬上了电影银幕——《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影片后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透过周总理在伯延四个昼夜里的一言一行,知道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

实事求是,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指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近日在湖北调研时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干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扎实的调研态度要求各级干部踏踏实实沉下去,进得了群众的屋,吃得了百姓的饭;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也能下农民的地头问苦。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开话匣子,反映真实的情况。电影里有这样一幕:周总理到伯延后,当得知一位贫苦老农不吃大食堂时,当即赶往其家,与老农拉家常,得知了真实的情况,产生了很深的触动。可以说,正是和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才让周总理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作出了正确的研判。而当下,干部中却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交通便利了,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发达了,但与群众的联系却少了。当前,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深刻变革的的关键时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越需要弘扬周总理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经常去听听百姓的心里话,经常去看看百姓的原生态。只有这样,群众才能把你当成“自家人”。

今天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了,但真正琢磨透一个问题的努力还不够,下深功夫、真功夫的还不多。改革攻坚,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领导干部们都真正“动”起来、“深”下去,交一批基层朋友,搞一批专题调研,何愁谋事求不到妙法,何愁成事取不到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