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x造谣_对XX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调查和工作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爱思范文23http://fanwen.is97.com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古今中外,以工代赈都是政府推进经济建设或济贫救灾的重要举措。北宋时期,就有救济对象通过参加公共工程建设获得赈济物的特殊救济方式。这种方式有别于钱赈、粮赈、粥赈等单纯救济形式,因实现了“救济”与“建设”的结合而得到广泛运用。如历史上对都江堰等大型水毁工程的修复,大多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代赈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手段,为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落后面貌,促进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从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以工代赈如何融入新农村建设,完成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使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巧家县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进行了调查。

一、巧家县以工代赈二十四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巧家,一直是国家和省、市关注的贫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巧家县的以工代赈项目自1984年开始实施,得到上级的极大关怀和倾斜,二十四年来,以工代赈项目同全县人民风雨兼程,项目资金投入到农村基本农田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畜牧、农村通讯等领域,使党和政府在贫困山区广大群众的心目中无愧地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一)项目投资及建设规模

二十四年来,巧家县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1亿元,实施了基本农田建设、新建桥梁、新建公路、改造公路、除险加固水库、三面光渠道防渗处理、建人畜饮水管网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植树造林、人工种草等项目。

1.基本农田建设

投入资金1414.77万元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建成坡改梯3.76万亩,中低改4.1万亩。

2.林业建设

投入资金764.15万元造经济林6.6万亩,造生态林5.5万亩。

3.发展畜牧业

投入资金302.94万元发展畜牧业,实施人工种草3.7万亩,建年产1000吨饲料厂一座。

4.水利建设

投入资金4445.39万元实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水库2座,三面光渠道防渗处理290.15公里,新建设倒虹吸2.94公里,新建输水隧洞1.356公里,改造输水隧洞5.78公里,建防洪堤0.52公里,建水窖6236个蓄水12.5万立方米,建人畜饮水管网工程23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

5.交通建设

投入资金2965万元,新建桥梁18座630延米,新建公路143.5公里,改造公路178公里。

6.农村通讯

投入资金148.5万元用于农村通讯建设,新建农村通讯杆线10.8公里,改造农村通讯杆线111.9公里,建光缆85公里。

7.其他项目

投入资金959.25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商业网点修复、热区水果开发、绿色希望工程、退耕还林、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

(二)覆盖范围和投资领域

1.覆盖范围

从实施的范围来看,巧家县的以工代赈项目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镇,如1991年至2000年实施的人工种草项目,覆盖了药山、巧家营、东坪、铅厂、崇溪、马树等6个乡镇;1993年实施的农村通讯项目,覆盖了铅厂、红山、药山、马树、包谷垴、大寨等6个乡镇;1990年至2004年实施的坡改梯、中低改等农田建设项目,以及1984年至2007年实施的水窖、管网、渠道、隧洞、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等水利项目,覆盖了全县年有的乡镇;2001年至2007年实施的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覆盖了大寨、蒙姑等乡镇;1990年至1992年巧蒙公路改造27公里及5座配套桥涵,1993年老店、包谷垴20公里公路改造,1994年中寨公路改造10公里,1995年改造炉房公路20公里,1996年新建炉房公路13公里,1998年至2000年改造毛店子至东坪公路29公里及配套桥涵,2001年至2003年修建的红东公路及配套桥涵,2003年至2005年修建的哨红公路、段小公路及配套桥涵,以及1990年以来所修建的乡村公路配套桥涵等交通项目,覆盖了全县年有的乡镇。由此可看出,巧家县的以工代赈项目覆盖范围相当宽泛。爱思范文http://fanwen.is9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