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_2012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解题指导及阅读练习)(9)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2012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解题指导及阅读练习)(9)文章来自:爱师网

2012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座包括五个部分:⑴考纲透视⑵方法指要⑶问题诊断⑷突破方略⑸能力训练。内容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命题特点,方法技能和思维误区等诸多方面,重点讲述如何科学思维和有效表达,以寻求阅读的突破。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思维”,是因为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知识、思维与技能,知识是基础,技能是保证,而思维才是关键。

I考纲透视

概念: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一、考什么?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基本理念,根据语文教材中设置的选修模块,江苏从2008年起,语文试卷阅读部分开始设置了选做题,共两道,一道是论述类阅读文本,另一道是实用类阅读文本,二选一。两类阅读题,只要求考生选定其中一类作答即可。

然而,任何正确的理念一旦与功利“结缘”,就会事与愿违,与初衷背离!

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所以为选考,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如前所说尊重学生选择的多样性,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是2008年和2009年的语文高考实际表明,在选择选做题时,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实用类的阅读文本,而很少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议论类的阅读文本。于是语文备考只瞄准得分较易的实用类阅读文本进行训练,结果导致阅读教学的严重偏废。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不到全面提高。

因此,从2010年起,江苏语文高考取消选做题型。两者成了必考。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事实上,“取消选做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往,两道选做题都是相同分值,但是对命题者而言,要想做到绝对平衡是很难的。从阅卷的情况来看,两种题目的均分也有差距。现在大家都做同一道题,也就不会出现均分不同的情况了。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样,江苏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是: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解读:

文章来自:爱师网

2012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座包括五个部分:⑴考纲透视⑵方法指要⑶问题诊断⑷突破方略⑸能力训练。内容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命题特点,方法技能和思维误区等诸多方面,重点讲述如何科学思维和有效表达,以寻求阅读的突破。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思维”,是因为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知识、思维与技能,知识是基础,技能是保证,而思维才是关键。

I考纲透视

概念: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一、考什么?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基本理念,根据语文教材中设置的选修模块,江苏从2008年起,语文试卷阅读部分开始设置了选做题,共两道,一道是论述类阅读文本,另一道是实用类阅读文本,二选一。两类阅读题,只要求考生选定其中一类作答即可。

然而,任何正确的理念一旦与功利“结缘”,就会事与愿违,与初衷背离!

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所以为选考,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如前所说尊重学生选择的多样性,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是2008年和2009年的语文高考实际表明,在选择选做题时,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实用类的阅读文本,而很少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议论类的阅读文本。于是语文备考只瞄准得分较易的实用类阅读文本进行训练,结果导致阅读教学的严重偏废。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不到全面提高。

因此,从2010年起,江苏语文高考取消选做题型。两者成了必考。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事实上,“取消选做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往,两道选做题都是相同分值,但是对命题者而言,要想做到绝对平衡是很难的。从阅卷的情况来看,两种题目的均分也有差距。现在大家都做同一道题,也就不会出现均分不同的情况了。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样,江苏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是: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解读:

,文章来自:爱师网

2012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突破方略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座包括五个部分:⑴考纲透视⑵方法指要⑶问题诊断⑷突破方略⑸能力训练。内容涉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命题特点,方法技能和思维误区等诸多方面,重点讲述如何科学思维和有效表达,以寻求阅读的突破。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思维”,是因为构成阅读能力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知识、思维与技能,知识是基础,技能是保证,而思维才是关键。

I考纲透视

概念: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一、考什么?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基本理念,根据语文教材中设置的选修模块,江苏从2008年起,语文试卷阅读部分开始设置了选做题,共两道,一道是论述类阅读文本,另一道是实用类阅读文本,二选一。两类阅读题,只要求考生选定其中一类作答即可。

然而,任何正确的理念一旦与功利“结缘”,就会事与愿违,与初衷背离!

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所以为选考,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如前所说尊重学生选择的多样性,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但是2008年和2009年的语文高考实际表明,在选择选做题时,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实用类的阅读文本,而很少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议论类的阅读文本。于是语文备考只瞄准得分较易的实用类阅读文本进行训练,结果导致阅读教学的严重偏废。长期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不到全面提高。

因此,从2010年起,江苏语文高考取消选做题型。两者成了必考。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事实上,“取消选做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公平公正。”以往,两道选做题都是相同分值,但是对命题者而言,要想做到绝对平衡是很难的。从阅卷的情况来看,两种题目的均分也有差距。现在大家都做同一道题,也就不会出现均分不同的情况了。

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样,江苏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是: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内容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解读:

文章来自:爱师网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读]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范例]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笔墨的超越》,第4题: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读]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范例]2007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梦碎雅典》,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读]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范例]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晚清学人杨守敬》,第18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解读]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范例]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第20题: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读]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

[范例]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晚清学人杨守敬》,第19题: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又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第21题: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范例]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黄侃先生二三事》,第21题: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此外,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涉及其他能力的考查,如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而依据教育部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还要考查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同学们可作适当的拓展和提升。

二、怎么考?

一、题型、题量和赋分

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主观简答题和表述题为主,3题,18分

二、基本特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不仅江苏,其他省份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考法,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名人事迹,通俗晓畅,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多。无论是传主还是新闻主体,他们的事迹具有典型性,人格具有感人魅力,成功的背后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给人以较大的启发性。就所选文本而言,都具有通俗晓畅,内涵丰富,可读性强的特点,极适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设题:重视多层面、多角度设题,彰显新课程新理念。

⑴题型以主观为主,包括简答题和表述题;设题面广,重视分析综合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⑵多角度设题,体现出考查的层次性。文章来自:爱师网

3、考查最主要的题型有:

⑴分析文体特征及其作用。

⑵筛选文中信息,概括内容重点。

⑶分析句子含意,从不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

⑷归因探究。

⑸评价新闻主体(被访者)的主要观点,传主的人生观、价值观。

江苏高考命题原则上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而相对江苏《考试说明》来说,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明显高一些。依据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预计今后江苏高考本考点将呈现以下命题趋势:

1.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命题点,尤其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可以考查考生能否识别不同文体采用不同表现手法的作用。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将会适当增加难度,不会过于单纯,会区别于论述类文本的信息筛选。突出综合的成分,要求考生经过分析提炼概括后才能得出答案。如2009年江苏卷,命题者根据人物特写《画家黄永厚》一文设计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和“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两题,立足点都在概括提炼信息上。

3.分析综合类试题将会结合文本的深沉意蕴、作者的情感取向、人物的思想观点态度等设题。其中对句子含意的分析,将成为设题的重点。

4.评价、探究题将进一步受青睐,评价会要求贴近文本,就文评价,而探究题的点和面将进一步拓宽。

II方法指要

1、传记

基本知识

1.概念: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特点:a.真实性b.文学性C.时代性

考查方式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

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

典型示例

2009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7题。

《画家黄永厚》阅读

详细参考:

方法要领

对传记作品的解读不外以下几个方面:(l)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他(她)的主要经历、主要事迹、主要精神、主要贡献(成就)。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对传主成长历程的影响;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2)搞清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传主的具体言行、典型的事例、传神的细节描写、突出的心理描写、间接描写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品味传记的语言。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4)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通过作者的评点、解释去了解,通过作者的抒情语句去把握。

文章来自:爱师网

2、新闻、访谈

基本知识

1.概念新闻是借助传媒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所做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是报刊、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及时性②真实性③简明性

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有的隐含在主体里,有的则省略。

4.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

5.种类: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访谈。

考查方式

1.把新闻体裁的文章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结合作品考查对新闻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新闻的时效性,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客观性与作者主观态度的关系,新闻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等等。

典型示例

2007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梦碎雅典》阅读

详细参考:

方法要领

新闻的阅读,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

3、调查报告

基本知识

1.概念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2.特点①针对性②真实性③典型性

考查方式

1.根据提供的数据和材料提炼观点、主题。

2.根据提供的材料简要列举报告提纲。这种考查着眼点在学生的理性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把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作为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可能其中的有些题目会涉及调查报告独具的特点,如文章使用的说明或议论方法(数字或图表)、语言风格。

典型示例

2004年上海试题“关于报纸广告的调查”是一篇调查报告。

方法要领

调查报告的阅读:一读开头,明确调查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二读主体部分,主要是快速浏览,重在清楚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三读重点数据,深入研究核心内容,以利准确把握文本。

文章来自:爱师网

4、科普文章

基本知识

1.概念通过科学浅显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介绍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揭示科学原理,帮助人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文章为科普文章。它既可以对科学原理加以解说,也能对某种现象进行科学探索。

2.特点①主题鲜明,往往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②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一般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后,后几个自然段分别以科研成果、举例子、展示实验结果等对主题加以说明,探讨利弊,诠释过程,阐述概念。③内容新颖,反映的往往是科技、医疗、文化领域的前沿动态。④语言生动,通常会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其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考查方式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方法要领

阅读原则:立足文本,到文本中去筛选信息、甄别比较、组织答案。

答题方法:三个关键词——“定位”,“对照”,“判定”。

III问题诊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运用科学思维,应善于从反思的角度,对文本解读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诊断、矫治和逻辑归因,从而走出思维的误区。反思的深度往往决定阅读能力提升的高度。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失误进行诊断,以便弄清失误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走出思维误区。

例1、(2008年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乙、实用类文本

《晚清学人杨守敬》阅读答案附详细解题指导

详细参考:

例2、(2008年广东卷)

《绝妙的错误》阅读

详细参考:

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能力,需要“综合治理”,既要锤炼思维品质,努力提升思维尤其是抽象的逻辑概括能力,又要强化答题的规范意识。

IV突破方略

一、科学思维

阅读,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素养,考生要答好题不仅需要具备相当的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搜寻、检索、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的能力。这诸多能力,都与科学的思维密切相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科学思维这一关键,也就找到了解决阅读问题的突破口。下面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际出发,谈谈如何科学思维,以寻求阅读的突破。文章来自:爱师网

(一)基本原则

不同的文本,其思维方式不同,考查的重点也不同。阅读时应依据文本特征,进行科学思维。

实用类文本尤其是科普文,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词义的单一性。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指向是客观单一的,不模棱两可,故理解时不像文学类文本那样,可见仁见智,甚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是表意的直白性。文章是向读者介绍有关知识,报道真实事件,目的是以知启人,使人明白,因此写得清楚明了,语言简洁、准确、不含蓄、晦涩。

三是文意的科学性。实用类文本尤其是科普文,是对科学现象、概念的解释,界定与客观描述,虽然含有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但一般不包括情感、态度。文意是科学的,几乎纯理性的。

由此可见,实用类文本与文学作品考查的思维侧重点区别在于:文学作品其构成要素是人、事、景、物、情、理,在表达上有形象性,抒情性,委婉含蓄,可以见仁见智。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学生的思维个性、创造性。

而实用类文本重在考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求同思维,所以,答案要求严谨准确、寻求“惟一”。

(二)遵循规律

阅读有自身的规律。一篇合格的文章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文章的基本规律。由此出发,阅读必须注重整体感知。科学思维,尊重并顺应这一规律。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在于它的各种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述的关系。这是文章的规律,我们可把它叫做“文章诸因互解律”。根据这种规律解读文章,就是“以文解文”的思路。这是理解文本最基本的方法,最基本的策略和规律。

整体感知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阅读的整体性,即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宏观把握。涉及的内容:

⑴话题背景。⑵框架思路。⑶主旨情调。⑷体式特点。

第二,解题的整体性。⑴着眼于整个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部件。⑵把有关词句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辨析。⑶把握综合性大题与零碎小题之间的联系。

一般而言,思维总是按照“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进行的,阅读文章则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规律对于现代文阅读十分重要。一些考生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时,只是从题目入手,丢掉整体理解,肢解文章,断章取义,违背认知的思维规律,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解读文本时,我们不要急着去做题,而应先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在回答具体问题时,还要把握这样的思维方法要领:“综合分析”,要有概括而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分析综合”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认真通读全文,把握说明或记叙对象的特征以及内容要求;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句子,贯通全文内容;③联系根据材料设计的阅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④根据试题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分析。

(三)思路合理

科学的思维,思维流程清晰而合理。比如,2008年江苏卷实用文阅读的那两道选择题,解答的合理思路程序是:

①通读全文→②再读试题→③对题读文→④筛选信息→⑤比较辨别→⑥判定排除。

通读全文,是为了获得整体印象;

再读试题,是为了弄清题目要求;

对题读文,是为了针对问题研究。

尤其是,筛选信息。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试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和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筛选信息包括三个方面:

⑴依据试题要求,迅速准确地划定答题的有效阅读范围及筛选相关信息的区间;

⑵迅速准确地根据题干的要求把准答题的切入点,把握读解的角度;

⑶迅速准确地分清阅读材料中相关部分的组合关系及其逻辑层次。文章来自:爱师网

比较辨别,筛选出原文后,要将原文与选项进行对照,辨明正误。

对于科普文阅读选择题而言,比较时还要特别注意两者的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因为这些通常是试题干扰项误区设计的主要方面。

判定排除,排除在科普文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命题者往往会不动声色地为考生提供一些辅助条件,将错误选项难度降低,或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或遗漏不全,或歪曲偷换,使错误有破绽可寻,这样对错误的排除成了我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的阶梯。

(四)学会概括

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言,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概括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考点中无论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还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都离不开这一能力,离开了这一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当然也包括发散思维能力,是达不到阅读的目的的。

然而,从现状实际看,概括能力方面却是不少同学的薄弱的方面,而且比较严重,目前大多数同学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的文摘式水平上。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训练中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那么,在阅读训练中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呢?

概括,可分为“概括的步骤”与“概括的方法”两方面,因此,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在“概括的步骤”方面,着重训练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逐级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概括的方法”方面,着重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防止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概括是科学思维中的核心能力,其重要性体现在现代文各类文本的阅读考查中。对实用类文本而言,不仅科普文是如此,实用类文本中的其他体裁,比如新闻、传记等亦然。

2009年江苏卷,命题者根据人物特写《画家黄永厚》一文设计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和“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两题,立足点都在概括提炼信息上。因此,我们要悉心揣摩,以便把握概括的要旨。

(五)策略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科学思维,讲究优化的策略,而策略优化,必须具备四种意识。这四种意识是,除前面所说的“整体意识”外,还有:

“文本意识”,即以文本作为答题的依据,不可脱离文本,想当然。同时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主张,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语境意识”,立足文本,依据上下文答题,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作答。

“规范意识”,满足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这也是有效表达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表达

实用文主观简答题,要提高答题得分率,还应注意表达的有效性。所谓有效表达,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1、答题表述规范。2、凸显解读要旨。3、有效组织语言。4、把握方法技巧。

(一)答题表述规范

1、表述规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表述形式的规范性。即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如答题方式是填空还是简答,是用原文中的词句还是用自己的话,要求限定用多少字,以及句子必须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字迹不潦草等等。

二是内容表述的规范性。⑴全面,不遗漏要点;⑵简洁,不繁琐;⑶具体,切忌空洞笼统;⑷条理要清晰,是从一个方面表述还是从几个方面表述,各方面之间是构成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还是一正一反,前后对照,读后要给人一目了然的印象。文章来自:爱师网

2、规范答题注意点:

有效表达的关键是,通过准确审题,规范答题,来满足试题要求。

⑴关注答题范围提示语

①内向型:

例如,a结合文意b在本文中c从选文看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②外联型:

如,a联系实际b对此,你如何评论;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内外结合型:

a请以…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b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

此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⑵关注答题角度提示语

⑶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

①明确指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照抄原文,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②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

3、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

(二)凸显解读要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观简答题大致有两类:一类问“是什么”─—包括解词析句,归纳要点等;一类问“为什么”─—要求作出因果分析。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规范表述应该是: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倾向性统一。概括性,就是全面性,该答两点就不能只答一点;概括性,也是简明性,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具体性,就是要把有关内容的个性揭示出来,使人看了不至于与别的内容相混淆。科学性,是说措词的角度要准确,分量要适当。还要讲究倾向性,就是情感倾向要正确而鲜明。这里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具体性”的要求。

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其规范是:理由的真实性与充足性的统一,推断的逻辑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如此回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表达。仔细揣摩前文介绍的2008年广东卷《绝妙的错误》这一实用类文本的答题要领,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三)有效组织语言

实用文主观简答题,考生作答,要讲究措词。有的时候,你想明白了,但措辞不符合要求,仍然不能得分。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的陈述对象,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力求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如题干中的名词、修饰陈述对象的形容词等)、句子(中心句、例子前的观点句等)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为切近。考生如果舍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是绝对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文章来自:爱师网

(四)把握方法技巧

三点提示:

1、用语规范,要尽量用完全句以避免语病;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准、文字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落要点,造成失分。

2、对应题旨,分条陈述,分点答题,尽量避免遗漏答题要点,提高得分率。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踩点给分”。

3、看赋分,配答案。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l)、(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V能力训练

下面提供一组2011年江苏各大市模考调研试题,供指导学生训练使用。

《史铁生的坦荡辞世是一个示范》阅读

详细参考:

《历史:近处失明》阅读

详细参考:

《史学界的异数——黄仁宇》阅读

详细参考:

《生化学家邹承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