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黄永年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

时间:2021-09-29 00:00:00 自我鉴定

黄永年先生二三事|阅读答案

张伟然

一九九六年春节刚过,我所在的单位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到黄永年先生,让我去火车站迎接。那之前我和他没见过面,出发前,我特地把他的大名写在一张纸上。

谁知那张纸竟一点都没有用。站台上人潮如涌,他从车厢里缓缓而出,我一眼就断定:这就是黄先生。上前请问,果然。

出站的路上,我越想越觉得奇妙,于是问他:一九九○年六月初的某日中午,他是否在陕西师大校门外的某个小餐馆吃饭?他觉得这一问好生突兀。我向他解释:那一天我和两位师兄在陕西师大答辩硕士论文结束,导师何业恒先生设席感谢以史念海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坐定后看到来了另外一干人,其中一位西装笔挺,走到史先生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鞠躬礼,当时我以为是个日本学者,此刻回想,很像黄先生。黄先生没多想,浅浅一笑,说,那正是他。

这一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研讨会期间,他领着几个人到苏州去买书。我因为要参与会务,也就没跟去。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我第一次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玩,忙走过去;他愈发得意,连说:“开心,今天开心!抓着辛德勇帮我刷书!”德勇先生坐在门里边,一面拿一个大棕刷飞快地刷着书,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地回应着黄先生的调侃,动作和语调都特别地飞扬。

这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最令我神往的一幅“得书图”。之前我早听说过黄先生如何爱书,如何站在旧书店门口一望,仅凭书根就能判断出书架上线装书的版本,那一晚算是初步有所领教。

随后几年,与黄先生的交往渐渐的多了起来。又是开会,又是专程来讲学。或者到附近有事,顺便来停一脚。要不就是为一些事情而电话联系。记忆中拿起电话听筒就传来熟悉而亲切的“是张伟然同志吗?……”也就在那以后的几年逐渐频繁。

有一次,从刊物上读到他回忆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面上宋元书的文章,里面详详细细地缕述每个书店的每一种书,举凡书店来历、位置、经营特色以及书名、版本、品相、册数、价格乃至摆列状况,纤毫毕现,历历如昨。我大感惊奇,颇疑他当年看过之后留有日记。不久他到复旦来,我当面向他求证。他笑笑,说,哪有什么日记,就是因为喜欢,记住了,一直没忘,完全是凭记忆写的。

黄先生喜欢的书与我辈大不一样。我辈虽然也自命爱书,但大多从实用出发,或者能猎一些奇。黄先生曾戏言,这些书就是扔在地上,他也不弯腰去捡。他是正经的藏书家,讲究版本、目录、校勘,学有本原。我记得有一次他在复旦文科楼九楼开讲,开头讲研究文史须有一些基础,左手指一屈,便数出这三门学问,然后再右手指一屈,数出音韵、文字、训诂。

对于文史学者来说,这些东西懂与不懂,平时好像不大成问题,但一到关键时刻,道行深浅便云泥霄壤。黄先生在史学、古典文献学领域卓然名家,就是在古典文学方面,也有许多人所难能的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从他平时对书的喜好中涵养出来的。

2005年金秋,我和同事去陕西师大开会,回沪前,我们去看他。此时距前一次见他已隔有数年,他各方面变化很大。瘦得厉害,精神也大不如前。说话慢而且轻,略显得有些吃力。

我万没料到出现在眼前的是这样一个黄先生。我问他平常下不下楼活动,他说不。他家住二楼,没有电梯,只好就在房间里走走。我再问他休息得如何,他摇头,说,每天差不多睡到三四点钟的样子就醒了,再也睡不着;想找点什么书来翻翻,可是,“我看现在这些书啊、文章啊,水平能达到陈寅恪先生那样的好像也没有……”黄先生叹息着,轻轻摇头,脸上满是失望。黄先生说,他虽然在北方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但对从小爱吃的家乡风味,仍然很喜欢。

出来走在路上,我心里不由得有一种隐隐的悲凉。我觉得黄先生对现今学术的态度,表明他对当下的一切正在看淡,精神很可能会离尘世越来越远。这,实在是让人不堪深思的。

但我当时还是抱有信心。一来他思维仍一如既往地清晰而灵敏,二来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我以为有着季节的原因。他有哮喘病,我第一次见他就知道的。我总希望等天气暖和了或到南方来了他能好起来。

年关前,黄先生来电了,内容却是问我能否帮他买两个套在猫脖子上的药圈。他说他养的猫身上长了虱子,猫老往他身上蹭,弄得他不胜其扰。如果能买到,希望能快邮过去。我对养宠物素乏专攻,经人指点,得知小区门口正好有一个宠物用品商店,我一问,不仅有药圈,还有直接用的药,而且都很便宜。我再一打听,我一个学生正好要去西安旅行,第三天就出发,于是我买好药和药圈让学生带去,又快捷又方便。

安排停当后我打电话向他禀报,他料不到这一切居然这么巧,很是开心。我对他说:黄先生,这是吉人天相啊!”他马上纠正:“不,这是吉猫天相。”

随后的日子复趋于宁静。我记得开春后还寄给他一篇刚完成的拙作供他消遣。我以为暂时不会有什么事,买到他一本旧书,还想等他来沪再请他签名。然而,万不料,在一个毫无征兆的静谧的雨夜,寿成兄突然给我来电话说:“老爷子走了。”

那是二○○七年一月十六日晚。

如今又快到了见黄先生最后一面的那个季节,西望秦天,想必早已秋风四起。在此我终于能写下以上这些碎屑,聊以为对九天之上的黄先生的系念,愿缥缈长空不要隔断这来自人间的微末的温暖。

9.本文描写人物,语言简洁传神,往往寥寥数语就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请找出两处加以赏析。(6分)

10.黄永年先生对于书籍的喜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11.在作者的眼中,黄永年先生是怎样的一位长者?请简要分析。(6分)

12.本文写到两种对待书的态度:“我辈”爱书多从实用出发,或者能猎一些奇;而黄先生则讲究版本、目录、校勘,学有本原。对这两种读书的态度,你如何看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9.分析示例:①第五段“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作者用极朴实的语言,写黄老踱步的动作和步态,勾勒出了他得到书的得意和喜悦,突出其对书籍的钟爱。②第九段“有一次他在复旦文科楼九楼开讲,开头讲研究文史须有一些基础,左手指一屈,便数出这三门学问,然后再右手指一屈,数出音韵、文字、训诂。”加点字简洁传神,写黄老列举学问顺手拈来,既突出其是正经的藏书家,学问渊博,又生动地写出了其性格的天真可爱。③文中多次写到的黄老的“笑”亦可赏析。

10.①抓住辛德勇刷书,得意万分,买到书后的喜态足见其爱书如命。②凭借记忆可以写出宋元书籍和所属沪苏书店的具体细节,让人称奇。③黄老藏书讲究学有本原,从平时对书的喜好中涵养出古典文学底蕴。

11.①谦逊好礼:在何业恒感谢答辩委员会宴席上,黄永年向史先生恭敬行了鞠躬礼。②严谨认真:对于书籍和文章内容的苛求,对于文化的失落感可见。③爱书如命,学通古今。④天真可爱,随和亲切。文中多处动和神态作描写可知。(三点即可得满分)

12.观点一:倾向于黄老严谨认真,讲求本原的读书态度。①能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②能涵养自己的古典文学素养;③能培养自己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

观点二:倾向于“我辈”从猎奇、实用的角度出发的读书态度。①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增加生活情趣;②把书籍作为很好的社会工具,提高自己的能力;③可以调剂生活,放松心情。

观点三:二者结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