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2012高考辽宁语文试卷诗歌鉴赏张耒《初见嵩山》答案解析及赏析

时间:2021-09-29 00:00:00 导游词

2012高考辽宁语文试卷诗歌鉴赏张耒《初见嵩山》答案解析及赏析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8.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赏析

张耒,因受苏辙的激赏而为苏轼所知。苏门四学士之一,幼有奇才,是结束北宋文坛、影响南宋文坛的重要作家,深受苏轼的喜爱,诗中可略见东坡磊落豪迈的气象。又因仕途坎坷,屡遭党籍贬谪之苦,晚年“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宋史》)。诗风日益冲淡浅切,于晓畅朴直的文字间展现诗人刚毅超脱的品行。

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先由宦游的失意落笔,多年来展转流落于风尘之中,流逝了时间,消瘦了形体.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青山如故友,多年来与我不离不弃,迷茫时给我醒豁,抑郁时给我快慰,它以亘古不变的姿态给我无穷的启示。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第三句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我们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

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诗人看山观水,往往带有一定的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正如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张耒晚年罢官后,日子非常清贫困顿,但他却不改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刚毅质朴的品行,正是从层层乌云的遮掩中隐现出一位志趣高洁、傲骨铮铮的传统士大夫形象。在这里,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苏轼醒豁通透的人生态度,拥有白居易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炉,是张耒诗风的全面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