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5篇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总结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1篇

《平“语”近人》系列节目播出后,掀起了学习习语之浓厚氛围,它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始,到“天下为公行大道”结束,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新作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只有一定的量变才能促成质变,任何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一点一滴干出来的。要想建立大的功业,不仅要立大的志向,更要下功夫,一定要勤奋,要勤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山再高,也是一抔土一抔土累积而成的。水再深,也是一滴水一滴水汇集而成的。不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都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达成远大的目标。没有努力,没有坚持不懈是不能够取得成功。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作为奋斗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基层工作中,就要真正了解基层干部的职责和使命,深入基层一线,从群中中来,到群众中去,听取百姓的呼声。虽然基层一线工作量大、条件艰苦、形式复杂,但这正是年轻干部发光发热,奉献青春的好地方。青年干部要迎难而上,用勇立潮头,敢于担当,主动深入扎根基层一线。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曲折的,奋斗是长期的,但奋斗者是幸福的!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2篇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10月8日晚8: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本集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用典,串联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主题,进而深刻简明地回答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

第一:什么是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所引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阐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

第二:为什么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弘扬焦裕禄精神,阐释如何做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第三:怎么样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这个概念出现了203次,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播出,就是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讲话和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通俗传播,是感受总书记执政智慧与人文情怀的经典留存。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3篇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强调,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这个特别节目,因为它所传达的内容“有诗也有远方”。看了这个节目,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博大精深又很接地气。节目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6个环节构成,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很好地阐释了出来,深入浅出、过目难忘、入脑入心,使人的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教育,坚持从严治党,提升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防止“四风”反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地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4篇

8日播出的系列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整体分为了三个部分。首先,第一个主题是:什么是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所引用郑板桥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阐释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时任巡抚包括的。习近平同志通过这首诗指出,封建时代官吏尚有小官亦有大作用这种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亦应该有这种觉悟。同时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干部同志们应该切实自己身边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个主题是:为什么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切入点,讲述了总书记弘扬焦裕禄精神,阐释如何做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句话出自《管子》,道出了民心与执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并且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实践中明确要求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党在未来所要保持的发展基础。只有顺民心,使人民群众的心与执政领导的心连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推动发展。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怎么样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讲述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这一句话出自清朝万斯大的一篇《周官辨非•天官》之中,意在说明,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通过引用这一典籍再一次深刻的表达了习近平同志以民为上,执政为民的决心。

这一期节目的播出,使我更深程度的明白了国家领导人的决心和苦心,也在无形之中更加拉近了我和我党之间的距离,使我更坚定决心支持和奉献我党!

《平“语”近人》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观后感5篇

近期热播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该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用生动的形式展现了总书记治国为民的思想及在各个国家方针大事上的创作性工作。

该片的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的名句,这句话出自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衙阁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郑板桥先生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潍县正在闹灾。为了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他搞基建、搞土建,灾民来干活,他就给灾民钱,就管灾民饭,解决灾民没有粮食吃的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他非常深切的爱民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多次引用,就是他爱民情怀的体现。无论是梁家河插队时与群众同吃住,当县委书记时与群众面对面“唠嗑”,还是为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点赞作诗,都体现了总书记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如何为民服务,怎样为民服好务,就将关系到检验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否兑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鱼和水”“舟和水”“学生和老师”这些都是党和人民血肉相连、不可分离的生动写照。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改革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平“语”近人》研讨会发言稿百家讲坛《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3篇《平“语”近人―习总书记用典》心得体会篇观《平“语”近人》心得体会10篇看《平“语”近人》有感15篇平“语”近人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解说词